山西芮城2020高一地理线上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4614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芮城2020高一地理线上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芮城2020高一地理线上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芮城2020高一地理线上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芮城2020高一地理线上月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芮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3月线上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骆驼刺,属豆科、落叶草本,高2540厘米,叶子变成细刺,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下图为骆驼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骆驼刺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2骆驼刺对环境的适应,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有限性 D脆弱性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

2、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4.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 A.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5-6题。5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6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7-8

3、题。7.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8.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 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如图示意19902011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完成9-10题。9. 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 )A. 1999年 B. 2002年 C. 2008年 D. 2011年10. 该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 )A. 1990年;2011年 B. 1993年;2008年C. 1990年;2008年 D

4、. 1993年;2011年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据此回答11题。11.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 )A B C D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迁走。据此回答12题。12.有关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历来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起主要作用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加强了人类

5、地域间的联系,减少了人口迁移数量D文化教育越落后,人口自发迁移的数量越多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450万人,这些“归雁”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此完成13-14题。13. 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A. B. C. D. 14. “归雁”经济对“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C.

6、城市失业率提高 D. 乡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据下表数据,完成15题。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1799.4283.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414.95814.0715.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1617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

7、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17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B C D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 )A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B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C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D

8、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19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B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C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D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全面大于商业用地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各题。20.当线变成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 B.三环路 C.二环路 D.一环路21.近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城区用地紧张

9、,地租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人口向郊区迁移。A B C D 图示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22题。22.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23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A B C D下图反映了世界19502

10、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图中曲线表示较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回答24-25题。24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是 ( )Aa Bb Cc Dd25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 D逆城市化的进行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

11、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4分) (2) 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27阅读“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4分)(2) 现在,我国政府根据人口现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试分析其原因。(4分)28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2、看,_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 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2)现拟在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试简述其理由。(5分)(3) 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分)(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增加到548万,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材料二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材料三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2016年合肥市瑶海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涉及72.22万人。材料四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等企业向中西部转移。)(1) 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6分)(2) 指出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