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4603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总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ab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2、”(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a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b3、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传播了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ab(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ab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4、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黄宗羲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工、商、皆民生之本”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经世致用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读通鉴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及主张ab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

5、的共同特色b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的四大发明ab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成功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等地得到较大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

6、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二)中国古代艺术a1、汉字与书法a(1)汉字的起源: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a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a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 则擅长

7、草书 北宋 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2、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ab(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b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

8、分a(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a(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a4、唐诗: a“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9、)a“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a5、宋词: a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a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a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a7、明清小说: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ab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受林则徐委托,

10、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维新变法思想bb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3、维新思想的影响: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

11、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a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a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阵地:新青年 a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a5、主要内容:ab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

12、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思想影响:cd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b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开始传入:十月革命

13、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a系统介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a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b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abc1、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靼虏,

14、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b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b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b评价:ab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ac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作用:c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