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884415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4 2017年山东省工程测量员理论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25题 每题 2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1 个事最符 合题意 1 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已知K 100 视距间隔为 竖直角为 2 45 则水平距离的值为 A B C D 2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比1954 年北京坐标系精度更高 参考椭球面与 大地水准面平均差为 A 10m B 15m C 18m D 20m 3 为了确定地面 必须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A 两点之间的高差 B 直线坡度 C 点的高程 D 点的位置 4 常规的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A 导线测量 2 14 B 三角测量 C GPS控制测量 D 角度测量 E

2、水准测量 5 柱距是指单层工业厂房中两条横向轴线之间即两排柱子之间的距离 通 常柱距以 为基准 A 6m B 10m C 12m D 18m 6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之处在于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B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C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计算 D 坐标增量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7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 B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C 前后视距不相等 D 目镜调焦不正确 8 下列关于外界条件对观测的影响叙述 正确的有 3 14 A 地面松软和大风影响仪器的稳定 B 日照和温度影响水准管气泡的居中 C 大

3、气层受地面热辐射的影响会引起照准误差 D 日照 温度 大风等均能给观测角度带来误差 E 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时可以选择阴天或空气清晰度好的晴天进行观测 以便提高观测成果的质量 9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 应 A 尺身放平 B 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C 丈量水平距离 D 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 E 进行往返丈量 10 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 比例尺最大的是 A 1 5000 B 1 2000 C 1 1000 D 1 500 11 采用设置轴线控制桩法引测轴线时 轴线控制桩一般设在开挖边线 以外的地方 并用水泥砂浆加固 A 2m B 3m 4 14 C 4m D 5m 12 当测量区域较小 半径小于

4、时 可以用测区的切平面代替椭球面作 为基准面 A 5km B 8km C 10km D 12km 13 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 A 反符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反符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 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D 反符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14 标杆又称为花杆 直径一般为 长一般为 2 3m 杆身涂以 20cm 间隔的红 白漆 下端装有锥形铁尖 A 2 4cm B 3 4cm C 4 5cm D 5 6cm 15 在测绘地形图时 对地物测绘的质量主要取决于 A 选择的地物特征点是否正确合理 5 14 B 选择的测量仪器是否精确 C 选择的地物测量位置是否正确合理 D 选择的测量方法是否

5、合理 16 当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 而坐标增量闭合差却远远超过限值 说 明 有错误 A 边长丈量 B 角度测算 C 坐标计算 D 连测 17 工业建筑的特点大多数与生产因素有关 具体有 A 工艺流程决定了厂房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形状 B 生产设备和起重运输设备是决定厂房剖面图的关键 C 车间的性质决定了构造做法的不同 D 工艺流程决定了厂房构造的复杂程度 E 工业厂房的面积大 跨数多 构造复杂 18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 竖直度盘 A 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 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 不动 D 有时一起转动 有时相对转动 6 14 19 从已知水准点开始测到待测点作为起始依据 再按相反方向测回到

6、原 来的已知水准点 称为 A 单程双线法 B 往返测法 C 闭合测法 D 附合测法 20 在距离丈量中 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A 往返较差 B 相对误差 C 闭合差 D 中误差 21 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分类为 A 特殊等高线 B 计曲线 C 闭合等高线 D 首曲线 E 间曲线及助曲线 22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 斜线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折线距离 7 14 D 坐标差值 23 在采用测回法计算角值时 始终应以右边方向的读数减去左边方向的 读数 如果右方向读数小于左方向读数 则右方向读数应先加 后 再减左方 向读数 A 60 B 90 C 180 D 360 24 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方

7、位角闭合差为 A A B B C C D D 25 对高程测量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A 在以 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 2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范围 都可代替 D 不得代替 二 多项选择题 共25题 每题 2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有2 个或 2 个以 上符合题意 至少有1 个错项 错选 本题不得分 少选 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分 1 在下列方法中 是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A 经纬仪测设法 B 极坐标法 8 14 C 直角坐标法 D 水准仪测设法 E 角度 距离交会法 2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A 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 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

8、的投影线 C 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D 两相交直线在竖直面内 3 建筑物基础沉陷可分为4 个阶段 下列关于各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第 1 阶段在施工期间 随基础上部压力的增加 沉陷速度较大 B 第 1 阶段的年沉陷值可达20 70mm C 第 2 阶段沉降显著减慢 年沉降量约达30mm D 第 3 阶段为平稳下沉阶段 其速度为每年1 2mm E 第 4 阶段沉降很小 基础稳定 4 地下贯通测量导线为 A 闭合导线 B 符合导线 C 支导线 D 地下导线 5 建筑物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 9 14 A 根据控制点定位 B 根据控制范围定位 C 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 D 根据建筑基线定位 E

9、 根据与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的关系定位 6 在地形图上 量得A 点高程为 B点的高程为 AB距离为 则直线 AB 的坡度为 A B C D 7 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 B 水准面 C 水平面 D 参考椭球面 8 在测区内布置一条从一已知点出发 经过若干点后终止于另一已知点 并且两端与已知方向连接的导线是 A 闭合导线 B 附合导线 C 支导线 10 14 D 导线网 9 根据复式比例尺的原理 量距时能直接量取到基本单位的 A 1 100 B 1 200 C 1 500 D 1 1000 10 经纬仪安置时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A 竖轴位于铅垂位置 水

10、平度盘水平 B 水准管气泡居中 C 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D 水平度盘位于铅垂位置 11 线路水准测量中 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 A 高差法 视线高法 B 高差法 高差法 C 视线高法 高差法 D 视线高法 视线高法 1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 32 该点应在 3 带的第 带 A 28 B 29 C 27 D 30 11 14 13 水平度盘在仪器上是作为观测水平角读数用的 它是用玻璃刻制的圆 环 其上顺时针方向刻的 最小刻划为 1 A 0 90 B 0 180 C 0 360 D 90 360 14 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 可以消除 A 水准尺未竖直的误 差 B 仪器升沉的误差

11、C 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 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 15 在第 象限时 象限角 R与方位角 A的关系为 A R 180 A B R 180 A C R A 180 D R A 180 16 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23 30 该点位于高斯平面投影6 带的第 带号 A 19 B 20 C 21 D 22 12 14 17 消减偶然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A 提高仪器等级 B 进行多余观测 C 求平差值 D 检校仪器 E 求改正数 18 在仪器误差中 竖盘指标差主要对观测竖角产生影响 但与 测量无 关 A 水平角 B 竖直角 C 方位角 D 磁方位角 19 在进行大 小 平板仪定向时 直线定向的精度与所用图

12、上的直线长度有 关 定向多用的直线愈短 定向精度 A 愈精确 B 愈差 C 不变 D 愈大 20 下列 A B C D为四个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 只有 组测量的相对 误差不低于 1 5000 的要求 A 100m B 200m 13 14 C 150m D 100m 21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 正方形一条边a 的观测中误差为m 则正方 形的周长 S 4a 中的误差为 A 1m B 2m C 4m D 8m 22 下列选项属于单位设置界面的内容的是 A 温度单位 B 气压单位 C 角度单位 D 距离单位 E 湿度单位 23 GPS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 A AA级 B A级 C B级 D C级 E D级 24 经纬仪的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整平仪器的精确度关系为 A 管水准精度高 14 14 B 圆水准精度高 C 管水准精度与精度圆水准精度相同 D 管水准精度与精度圆水准精度的高低视具体情况而定 25 在水准测量中 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 前视点月的读数小 则有 A A点比 B点低 B A点比 B点高 C A点与 B 点可能同高 D A 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