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4236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临沂罗庄区高二历史期中.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19.04一、选择题:(115小题考查必修一第一单元内容,1630小题考查选修三内容;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殷人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形成卜辞,这一现象说明A. 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B.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殷人大小事情都通过占卜决策,

2、在结合所学商代所学,可知体现的是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故答案为C选项。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太绝对,A选项排除。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排除。占卜属于迷信,与民主色彩无关,D选项排除。2.“宗法分封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各级贵族的嫡长子是第一合法继承人。宗法分封在所有的等级中也只确保嫡长子的权益”,这容易导致A. 诸子争权祸乱四起B. 礼乐征伐自长子出C. 立大宗以长不以贵D. 宗主权能容易脱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法分封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只确保嫡长子的权益,王位继承只看出身不看才能故容易导致宗主权能脱节,故答案为D选项。由于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不会导致诸子争

3、权祸乱四起的现象,A选项排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必然是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B选项排除。立大宗以长不以贵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C选项排除。3.周礼讲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礼,然而司马迁却在他的自序中写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数。”这种变化说明A.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B. 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 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D. 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等信息可知,天子是势力在减弱,故A选项符合题意。周礼在春秋时已经遭到破坏了,B选项排除

4、。材料没有涉及到治国理念的变化,C选项排除。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说法太绝对,D选项排除。4.战国时期,文侯(魏)问李克(李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该措施实施后的产生的影响是A. 世袭贵族全力支持变革B.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 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D.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等信息可知让有功劳的人也能做官,故世卿世禄制有松动,B选项符合题意。世袭贵族全力支持变革中的全力支持说法太绝对,A选项排除。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是秦朝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5、C选项排除。材料和分封制无关,D选项排除。5.在谈到我国古代农民心中的理想社会的时候,有学者认为,农民心中的最理想的国家形态其实是“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他们喜欢把官吏被称为父母官,他们心目中的皇帝应当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家国同构观念B. 宗法血缘关系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们把官员叫做父母官,把心目中的好皇帝叫慈父,都体现官员和家庭人伦的关系,故A选项符合题意。官员和百姓没有血缘关系,B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和中央集权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安土重迁思想,D选项排除。6.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6、后,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帝”与“王”被“皇帝”所取代,在本质上反映了A. 嬴政神化皇权的意图B. 嬴政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 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称号的来源是秦始皇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皇帝称号是权力的体现,故C选项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神化皇权,A选项排除。材料与效法明君无关,而是秦始皇认为比他们强,B选项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郡县制,D选项排除。7.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众说纷纭,近代大部分史学家持否定的态

7、度,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 确保政府选拔官员的公平公正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 能使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故D选项符合题意。专制独裁是其弊端,A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公平与否无关,B选项排除。中央集权是相对中央和地方,而分割相权是皇权和相权,C选项排除。8.下图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皇帝在中央同时设立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秦朝设置三公的直接目的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

8、制度D. 防止大臣专权【答案】B【解析】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三者相互牵制,达到皇权独尊的目的,防止了大臣专权。9.安史之乱后,唐室衰微,唐肃宗、代宗放任宦官专权,到德宗时,连禁军兵权、国库财权也落入宦官之手,这些宦官把皇上作为专权的傀儡。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明朝时期也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实质是A. 君权至上的后果B. 中央集权体制的破坏C. 君主专制被颠覆D. 皇权受到严重的制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政,外戚专权,明朝内阁权力的增大等实质都是皇权至上的结果,故A选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B选项排除。君主专制是在加强而非

9、被颠覆,C选项排除。皇权没有制约机制才会出现宦官专政的局面,D选项排除。10.武则天物色了一批才学俱佳的文人学士,名义上是修撰著作,但武则天密令他们参决朝政,“以分宰相之权”。下列官员与他们类似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的外朝制度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选拔文人学士来参政议政,分割相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选拔文学学士议政,故D选项符合题意。秦朝御史大夫属于国家正式机构,A选项排除。汉朝的中朝对抗外朝和此类似,B选项排除。唐朝的六部尚书属于国家正式的机构,C选项排除。11.下表为唐书中所记载的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10、由此可见唐朝科举制进士出身士族寒族小姓子弟分布比例711613A.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B. 使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C.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 使人才选拔的范围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进士出身的有士族、寒族、小姓子弟等阶层,但士族最多,说明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A选项符合题意。士族垄断仕途与材料不符,B选项排除。有很多小姓子弟考中进士说明科举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使人才选拔范围扩大,D选项排除。12.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

11、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 废除丞相后政府完全丧失了权力C. 明以前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性D. 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两项明显错误,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皇权,这个体制的特点是皇权不断的强化,至明清时期皇权战胜了相权;B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C项正确,丞相具有决策权对皇帝有制约作用;D项错误,丞相自秦始皇确立,明太祖废除。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宰相制13.明朝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有人认为内阁“属于次君主权力层”,没有成为宰相;也有

12、学者认为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阁之间,这“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单相制向双相制的转化”,是对传统丞相制的变相恢复。造成这种不同认识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 明朝内阁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B. 研究者研究方法和所用史料不同C. 研究者的态度掩盖了历史真相D. 历史典籍对内阁记述的不准确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由于所用史料的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故B选项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属于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A选项排除。材料未提到研究者的态度掩盖了历史真相,C选项排除。得出不同的结果是用史料不同不能说历史典籍记载不准确,

13、D选项排除。14.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 注重依法治国B.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 皇权不断加强D.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反映的是相权对皇帝 的专制统治的制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

1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15.下图反映的是清朝某机构的运作流程图,这反映了该机构A. 总揽了一切“军国大计”B. 是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C. 成为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D. 使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选项符合题意。总揽军国大计的是皇帝,A选项排除。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B选项排除。军机处的设立

15、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选项排除。1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把世界各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其依据是A. 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B. 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C. 一战中实际上的交战国全都属于欧洲国家D. 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主要原因是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故答案为A选项。一战处理在欧洲范围其它洲也有参与,B选项排除。一战中实际的交战国也有非欧洲国家的,C选项排除。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夸大了它的影响,D选项排除。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往欧洲的14万中国劳工中高达3万余人死亡,长眠异国他乡。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