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桢墓志》临习指要.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690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桢墓志》临习指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元桢墓志》临习指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桢墓志》临习指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桢墓志》临习指要.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桢墓志临习指要元桢墓志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7行,满行18字,共306字。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字迹清晰,少有斑驳漫漶。是元氏墓志中很具代表性的一方。 一、元桢墓志分析1.就章法而言,与其他皇家墓志大致相同。它属于传统的界格式斗方形制,整体呈“拾级而上”之势。章法囚字的结体造势,打破了汉字结构的“横平竖直”,使之整体章法气韵浑然天成。2.就结字用笔而言,此志比较多变。元桢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刚劲有力,棱角分明,点画犹如自然天成

2、,姿态活泼,前后呼应,结体自然,占朴淳厚,峻拔有力,奇而平稳,中宫紧收,左右舒展。二、元桢墓志临习要点1.方笔为主,辅以圆笔,融合巧妙。存笔法上,此志一味强调棱角与方峻,行进中辅以厚重的圆笔,寓方于圆,方圆结合。相对其他刻碑而言,此碑的刀感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刀刻味。如志中的点或横,虽然呈现的是几何形体,但角度不是很犀利,多姿多彩,其他各种笔画方圆并用,浑然一体。如州、极、渊等。2.笔画造型既精确又多变。此志的笔画,笔笔清晰可辨,造型精确不相雷同。尤其是多横画的字,特别精致,如“工、群、年”等字。横的笔形差异较大,线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横画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笔,几乎每个字部有横画的出现,有

3、的字横画达十几笔之多,这对于把握此志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再来以捺为例。此志根据字形的不同,捺的形态也不同。如“使”字,保留了始平公造像记的特点,“越”。字相对就随意一些、自然一些,“东”字的末笔相比就规范一些。仔细观察,这种变化非常奇妙。细品此志,有的表现方圆,如“端”字;有的运用重轻,如“极”字;有的强调笔意,如“是”字;有的区别长短,如“熏”字;等等。变化之多,让人陶醉。这在其他墓志中是不多见的。3.此志字形很生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单字别致,生动自然。界格楷书,最忌死板,大小一致。由于受界格的限制,字的大小受到了限制,诸如开张的字形。这个在创作中尤其要注意:写笔画多的字,可以收紧一些(即笔画较多

4、的字的写法,要将笔画写细、写短、写密一些);写笔画少的字,可以开张一些(笔画少的字的写法,笔画宜写粗、写长、写阔一些),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写包围结构的字,不宜撑满格子,要紧缩一些去写,“靠边行笔向里让”。这样既可以避免章法上的平淡,也可以加强节奏上的韵致,从而使章法和谐统一。此志字形很生动的另一个特点便是“拾级而上”,很有仪态。这主要表现在笔嘲的走向上。整体字形向右上倾斜,左低右高,这在唐楷中是很少见的。如“爱”字,长撇的走向直奔左下,使捺画上移,改变了字的重心。如“集”字,五横右上斜,字形险峻。如“氓”字,三个钩画向右上出,气宇轩昂“金”字撇捺夸张,重心向下,有向左奔走之态。此忠既有始平公造像记的端庄凝重,规矩整齐,又在多变化的用笔中保持了结构的平稳均衡,在大小不一的结体中显示了整篇的疏密关系。元简墓志牛撅造像记也沿袭了元桢墓志高古稚拙的个性,饱含了生机和力量。现如北魏后期的张猛龙碑,与元帧墓志相比,无论是从结字还是用中可见墓志书法的南北交融和历史传承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