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670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新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三历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宋军阳 教学目标: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

2、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展示考点检查,默写和背诵考点基础知识课中:1.作业点评:2.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1)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小组的任务。(2)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组组讨论。3随堂检测:见导学案1.熟悉考纲要求,探究本专题复习方向。2.围绕考纲要求,整合下列问题。(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有什么主张?(2)在近代中国,先后出现过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这几次留学热潮的学习内容的主要特点各是什么。谈谈你从三次留学热潮中获取怎样的认识3.围绕热点注意下列问题:(1)近代中国

3、向西方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转变。(2)康有为和陈独秀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却截然不同课后:1 巩固练习:见导学案2 下节课预习:见导学案【典例精析】1(09年全国卷文综)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2(09年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

4、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3(09年上海历史)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4(09年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板书设计教学札记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高 三 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 学科

5、总第 课时导学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宋军阳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构成:三、学法和自检:【典例精析】1(09年全国卷文综)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

6、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 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为正确答案。2(09年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7、”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排除。正确选项为B。W.w.w.k.s.5.u.c.o.m3(09年上海历史)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答案:C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D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

8、2日创刊于北京4(09年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革新开国之思想界”“梁启超”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梁启超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强。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特点 正确选项为D。5(09年福建文综)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

9、台答案:B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6(09年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答案:

10、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19年4月”“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A、B项反映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态度变化,排除。D项须在1921年中共成立之后。正确选项为C。7.(09年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李獒笔下的孔子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空子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8(09年广东历史

11、)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中“民贼政体”指的是什么政体,结合所学可知是君主专制政体 再联系梁启超等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可以确定省略的是民权9(09年广东文基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

12、诉考生要得到民权自由,为什么必定革命?革命不成功,民权自由“不可得”。A、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正确选项为B项。10(09年海南历史)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20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中国人谈政议法的声浪稍

13、衰”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一战对中国人的影响 A项发生在19291933年,排除。B、C项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2年,排除。正确选项为D。11.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答案:A 解析:对西方的称呼有“蔑视”到理性。1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案:C解析:此处的“孔教”指儒家思想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