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83565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了新的思路 双向旅游流观念的树立 有利 于促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开展全方位的 合作 因此 在旅游开发中 我们不仅要看到旅 游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要看到 旅游活动潜在的效益 随时寻找机会 将这种潜 在的效益转化为现实的效益 旅游物流概念的提出 突出了旅游商品的 地位 旅游商品开发是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 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旅游流体系的完整 概念界定 不仅可充分体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功 能 还可凸显知识经济在旅游发展中的特殊贡 献 旅游流体系的提出 跳出了就旅游活动本 身看旅游业发展的狭隘小圈 拓宽了发展旅游 业的思路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是提高旅游流效率的 重要手段 旅游业的高技

2、术化既是一种发展趋 势 也为旅游业实现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 型转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 高新技术在旅 游开发 旅游管理 旅游营销及旅游服务方面得 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网际销售 网络预订 电 子地图 卫星导游 虚拟旅行和高科技主题园等 被旅游界广泛采用 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又一次 革命 参考文献 1 左大康主编 1 现代地理学辞典 1 商务印书馆 19901750 2 陆林 1 现代国际旅游流研究 博士后论文 1 中国科学 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 1997 3 Robert W Mcintosh etc Tourism Principles Prac2 tices Philosophies 7t

3、h ed John Wiley 北京 德 外北沙滩 100101 郭来喜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 导师 北京 德外北沙滩 100101 本稿收到日期 1998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 李英雄 旅游承载力指数 及其应用研究 崔凤军 刘家明 李巧玲 一个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并不是没 有限度的 相反 由于游人的过度密集会引发许 多环境 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 乃至影响区域旅 游的可持续发展 它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容量的 极限值和一个最适值 这便是旅游承载力 一般 教科书称之为旅游环境容量 其实 在这种极 限值或承载力概念被旅游科学应用之前 工程 技术科学领域已应用很久了 例如岩土工程中 的地

4、基承载力 俗称地耐力 表达的便是某一 地面基础所能承受的建筑物压力 生态学中 载畜量 则表达的是一块牧草地所能容纳的畜 群载荷极限值 为了详述区域旅游发展容量规模 并建立 解决热点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与游客数量之间 矛盾的理论基础 Lapage首先引入旅游容量概 念 但之后的10年间无大的进展 1977年之 后 因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 这一理论才逐 渐得到重视并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问世 90 年代初期 当可持续发展思想风靡全球的时候 旅游环境容量更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 14 旅游学刊 双月刊 1998年第3期 TOURISM TRIBUNE Bimonthly May 1998 1994

5、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诸多专家撰文 评述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一 旅游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与影响因子 一 内涵 关于旅游承载力或旅游容量的内涵尽管有许多学者如保继刚 1987 楚义芳 1989 等进行过阐释 但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其概念体系没有统一起来 技术测量模型也 仅处于定性描述阶段 崔凤军 1994 将旅游承载力理解为 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 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 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它由环境生态承

6、纳量 资源空间承载量 心理承载量 经济承载量4项组成 具有客观性和可量性 变易性与可控性 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等特征 同时又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判据之一 并以泰山 风景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提供了一套适合山岳风景区不同旅游功能类型区的量测模型 但此 概念仍有缺陷 因为最终落实到游客人数是不全面的 它其实还应存在土地利用强度 旅游经济收 益强度 游客密度等指标 笔者综合上述指标并称之为旅游活动强度 即旅游承载力最终承载的是 旅游活动强度 二 影响因子 对旅游承载力影响因子的认识有一时间过程 最初于1960年 Butler和 Kundson在游憩娱乐领域内认识到 物质体系 指游乐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7、的自然承受能力是游客 容纳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1980年旅游目的地转向并集中于自然风光旅游地 由于自然生态质量是 旅游发展的基础 因而旅游承载力大小被认为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游客数量的承纳力 并一度使 旅游容量变成了旅游影响评价的概念 之后 旅游社会学研究逐步兴起 旅游区的社会环境承载力 为人们所认识 Cook和d Amore Pearce于1989年引用 把旅游社会容量定义为 当地居民的社会 损失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达到不可接受 unacceptable 状态时的游客数量极限点 这与笔者认识到 的当地居民心理容量极大状态相一致 总括而言 影响旅游承载力的因子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社会文化环境因子

8、 游客密度 visitor density 指数 旅游者对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种影响 正面的和负面的 的发生程度 和范围是不同的 游客密度越大 这种冲击便越大 我们用游客密度指数 visitor density index 简 称VDI 来表现这一影响 其公式为 VDI visitor density resident density 也即 游客人数与当地居民人数的比值 故又称游居比 相同大小的VDI在不同的旅游区内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有所不同 1 旅游业占绝对主体的地 域 居民所能承受的游客密度要大于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特征的地域 例如庐山牯岭镇VDI承受力 要大于泰安城区 而后

9、者又大于兼有旅游功能的城市 如济南 2 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后期阶段 一般大于前期阶段的VDI承受力 这是由于当地居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得了收益并逐步适应了旅游 活动气氛 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3 文化差异 包括信仰 习俗 生活观念等 越大 旅游冲击力越大 居民承受的VDI就越小 也即以区外市场为客源主体的VDI冲击力大于以区内 含周边地区 客 源市场为主的旅游地 因此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应有不同的VDI值 21 社会经济环境因子 旅游经济收益 economic income 指数 谈到社会经济环境因子对旅游承载力的贡献 一般选用经济发展容量作为分项指标 它是指旅 游区的经济要素 诸如饭店床位 食物供给 水

10、电供应等 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这种以供给确定承 载力的方法可操作性强 计算简单 但意义不大 因为不考虑游客需求方式 规模等内容在内的单纯 的供给能力计算是难以说明旅游承载力的真正涵义的 笔者建议抛开具体的经济因子 而以旅游 经济收益作为社会环境因子的综合性指标 并将经济承载量界定为当旅游地居民和政府的旅游经 济收益 等于收入减去漏损 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所容纳的游客人数 24 旅游学刊 双月刊 1998年第3期 TOURISM TRIBUNE Bimonthly May 1998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

11、e All rights reserved 可借用凯恩斯收入乘数M 1 1 mpc 定义旅游经济收益指数EII 1 L 式中 mpc为边际 消费倾向 L为漏损率 L 1 mpc 31 生态环境因子 土地利用强度 Land2use intensity 指数 旅游区内的旅游用地面积越大 旅游活动规模空间越大 居民用地就越少 当居民用地面积缩 小到一定极限 会导致当地居民 包括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 的心理抗拒 生活秩序被打 乱 导致紧张 焦虑和沮丧 降低了生活环境质量 我们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LII 来表现这种状 况 LII LUAt LUAr 式中LUAt为旅游用地面积 LUAr为居民用地面积

12、 二 旅游承载力的技术测量 从旅游地居民心理容量出发构建旅游承载力指数 一 旅游承载力指数 TBCI 内涵界定 根据前述旅游承载力的定义 笔者从旅游地居民的心 理容量及其 游客规模 心理感应 的响应关系 把旅游地承载力指数 Tourism Bearing Capacity Index 界定为 在不对旅游地社会 经济 自然环境 公共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 某一旅游区 所能承纳的旅游活动强度的无量纲表示值 这种强度分项包括游客密度 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 益强度 二 函数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分量函数关系 11TBCI与VDI 游客密度指数 成反比例关系 即TBCI 1 VDI 它表

13、明旅游地接受的旅游 活动强度随着VDI的增加而降低 公式表示是 TBCI K1 1 VDI K1 RD VD K1 RP VP 式 中 K1为常数 RD VD分别为居民和游客密度 RP和VP分别为居民人数与游客人数 21TBCI与 EII 旅游经济收益指数 成正比例关系 即旅游承载力指数随着旅游净收益水平的 提高而增加 即TBCI EII 用公式表示即是 TBCI K2 L K2为常数 L为漏损率 31TBCI与 LII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成反比例关系 即旅游地接受的旅游活动强度随着LII的 增加而呈减弱趋势 即TBCI 1 LII 用公式表示即是 TBCI K3 LII K3 LUAr LU

14、At 三 旅游承载力指数 TBCI 的数学表达 综合上述的函数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学表达式 TBCI K RP VP 1 L LUAr LUAt K RP LUAr L LUAt VP 式中K为常数 其余变量的含义同上 三 应用分析 试图建立适合不同旅游地的理想或规范化的旅游承载力指标数是不现实的 因为各要素指标 的取值特别是常数K是有差异的 不过我们可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同一旅游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 TBCI变化值 并依据其变化发展方向采取适当的调控策略 formulating strategies 以山东某岛屿 旅游区为例 基准年为1990年 各变量 参数 值如下表 实证研究对象 国内某旅游

15、岛屿 的旅游承载力指数 TBCI 变化分析 年 份 变 量 19901996变化倍数 L 015 0135017 RP180000人250000人1139 LUAr150000ha120000ha018 LUAt20000ha40000ha210 VP150000人480000人312 K保持不变110 TBCI2 TBCI1 2418 该表说明该地旅游承载力指数下降了7512 平均每年降低1215 如果继续按此速度下降 34 旅游学刊 双月刊 1998年第3期 TOURISM TRIBUNE Bimonthly May 1998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

16、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很快便无承载力潜力可用 旅游活动强度达到饱和 该例子也表明 尽管随着旅游开发时序的深 入 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力加大 但此例显示了因旅游强度增加过快 而居民的心理承受力及经济 收益率的增长难以与其匹敌 致使短短的6年间TBCI下降了3 4 为防止继续下降 应采取一些 措施 包括 1 维持现有居民用地的面积不再减少 2 削弱旅游季节性强度 3 减少旅游收入漏 损率 如加大当地政府 公司和居民对旅游经济的控制力度 服务队伍以培训后的当地人为主 减少 税率 增加消费比例等 参考文献 1 Lawson F and Boyd2Bovy M Tourism and Recreation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Press 1977 2 Shelby B and Heberlein T A Carrying Capacity in Recreation Setting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 Lindsay J J Ca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