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部喜剧.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428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是一部喜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海是一部喜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是一部喜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是一部喜剧.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是一部喜剧我将上海设计在舞台上。 /1/view-12188038.htm布景是写实的风格,细节比较烦琐,连墙壁上小孩写的骂人话都有。后门的门板上钉着牛奶箱,信箱,好几个电铃,铃上贴了十条胶布,写着“张”或者“李”姓。空调的落水管很仔细地顺到落水管边上,一起放下来。空调上方,爱惜地罩着绿色玻璃钢的雨篷,或者条纹布的伸缩雨篷。当然要是老房子,这种老房子功能外露,一看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用,那是做什么用。所以可以不要空调,而是木百叶窗,可以活动的,必须做得十分到家。盖下来,可想见屋里一片森凉,翻起来,则是一条条的光,亮亮地进去。街面上的店多是小店,楼上可住人,从后门进去,前边是门面。米店,油酱店

2、,碗店,针头线脑店。服装店是一间一间的,门面不大,里头坐个老板娘,放下熨衣板在熨衣服,玻璃门上贴了招聘雇员的告示。总之,张一眼就知道,这店里的内情。但是推门进去,还是有私密的气息。收银的账台上,也是写字的桌上,放了写了半页的信纸,算了一半的家用账,顾客还是朋友的名片,谁给的几块糖果,小孩子的照片,奶嘴,男人的烟盒,女人的发网卡子。门前的行人大多面熟陌生,走过来走过去做什么,也大致知道个差不多。不过是从来不搭讪的,保持着矜持的态度,很严肃,各有各的大事情,说出来你也不懂。服装要讲究,这讲究不是说摩登,华丽,而是规矩。即便是到弄口搬是非,也耍穿好了。上衣的拉链拉到领下两寸,裤缝是直的,皮鞋不必十分

3、新,但必是擦亮,移了的后跟打上掌子。不要钉鞋钉,鞋钉有些像马掌,声音又太硬,有点替代品的味道。穿正经的西装也可以,对,就穿了西装,存门口“嘁嘁”地说闲话。而且,非要是男人,四十五岁朝上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打一点发蜡,双手插在裤袋里。女人家顶好穿碎花布的衣裳,颜色新一点,花色带些乡气。“乡气”其实顶女人气,而且,没有市井气。男人市井气些好,显得应变能力强,能对付世界,还有点草莽。流就流气,但不要油滑。女人却要“乡气”些,比较妩媚,又不是不顶事。她们穿碎花布的衣裳,家常的款式。头发还是不烫的好,打辫子,或者齐耳短发,斜挑了一边,别一个发卡。她们做什么呢?就做方才那时装店的老板娘。未婚的,就做前去

4、应聘的雇员。慢慢学些生意经,再开自己的店。她们穿什么鞋?脚样好的,穿布鞋就很好,横搭绊,或者,七十年代,流行过的,中间系鞋带。千万不要穿塑料拖鞋,最粗鲁了。无论男女都需瘦,不能有赘肉。但不是广东人那样的精瘦,也不像农人,体力上的劳作形成的瘦,而是有些像知识分子,有智能生活的那种瘦。说话呢,以上海话为主。上海话里,苏州和宁波两种口音可以偏重些。这两种口音就像阴和阳,一个女性化,一个男性化。但却要倒过来说,前者男人说,后者女人说。这样男人就比较善叙事,娓娓道来,耐心好,又有些缠不清。方才说的市井气里,再夹些抒情的气质,减去些俚俗。女人说,说一口宁波腔上海话,就风趣和活泼了,否则,怕是要有些杲和乏味

5、,就没意思了。而这里的女人,都要有意思,性情要俏爽一些,也就是妩媚的泼辣吧!这些男和女,在一处上演的,必是喜剧无疑了。剧情呢,大致是像新民晚报“蔷薇花下”栏目刊登的那种。比如有一老伯,去迁他亡妻的骨灰,想到他亡妻是个喜欢热闹,广交朋友的人,便考虑会把旧邻鬼魂带到家中来,回家中转时,特意将骨灰放门外自行车上,不让野鬼进房,不料骨灰盒却叫小偷偷去.当作个万宝箱。又有一壮年男子,为试验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如何,在家蒙了白被单装死,好听老婆哭几声,却吓着放学回家的独生子,转身没命地跑,便起身追赶,叫:无须跑!自然越追越跑,终至跌跤破头,夫妇再带孩子去医院包扎。再则,一售票员见一少年乘客携一猴子上车,十分激

6、动,诚请多坐一圈车程,他可允其免票。还有一妇女立于车内,有儿童站起让座,称她“阿婆”,坚执不就座,待有人称其“小姐”,则欢天喜地地坐下。等等。就要是这一类的,你可说是荒唐,荒唐就是荒唐,可是带劲!勃勃然的,出些小洋相,又无碍于你我。是不登大雅之堂,可本来就是“大世界”那样的人多又杂的戏园子,小舞台上的戏。说喜剧也许太过郑重,那么就是俗话说的:滑稽戏。配乐可以不拘泥,哪个时代的流行曲都可以,只要是流行,人人会唱,尤其是那类雅一点的,甚至悲一点的。比如“粱祝”的“小别重逢梁山伯”,比如“问紫鹃,妹妹的花锄今何在”,比如“毛主席呀毛主席,你在我的心中,我的心中”,重点是在后边半句,是小流氓在街头对了

7、过路的阿妹唱的,还有,一张旧船票能否搭上当班的客轮之类。滑稽的人生里,也是含有世事的苍茫,但决不因此而凄凉下来,而是热心热肺热肚肠。总之,我就喜欢上海的谐谑成分,所以,要我来想象上海,就是把这些单挑出来,放大,突出,拼接,搭起来。鉴赏:王安忆,生于1954年的南京,作为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的翘楚,在海内外均享誉颇高。她的作品多是长篇叙事小说,文风含蓄婉转,尤擅描写生活中的小细节,常于不动声色中讲述惊涛骇浪,代表作包括长恨歌,小鲍庄等。王安忆虽生于南京,却长于上海,对上海的人事街景均了如指掌,亦有深厚感情,她的故事也大多发生在上海的弄堂里。在这篇上海是一部喜剧的散文中,她将自己心中珍爱的城市用一种颇

8、具幽默感的口吻仔细描绘。此文虽写就于2000年,却几乎不带任何时代感,文中只提到几样家用小物,可以由此窥得工业文明的一角,但大部分内容都没有时代的束缚。不知作者是否有意为之,但这种手法相当符合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是上海,而非某个特定年代的上海,如果加入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内容,可能一部分的读者会更有亲切感,却降低了文章本身的广度。王安忆在文中所提到的上海的谐谑,上海人对居家出行的讲究,男女性格的特点,即使时过境迁,大概也会维持原样,在变幻万千中保留上海的本质。就连语言,也浸满市井的烟火气息。王安忆仔仔细细、心平气和地把上海拆分成许多细节,再一一摆来给读者看。她随手拿起一样又一样有关上海的剪影,好像在同读者闲话家常一般谈起这座城市,她对上海的满心喜爱从文中展露无疑。文字也体现城市对人的影响。她不用华丽的词句,不用复杂的句式,但讲究语言简练精确,行文流畅优美,写到好笑的轶事又带着一丝笑意。就连文风也有她笔下的上海的特色,不刻意仿古,也不使用时新词汇,不被瞬息万变的潮流困扰,只源于手边的寻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