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83182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创班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文创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2020年1月2日,由中国国家天文台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23l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这是科学家首次用连续光谱的特征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这一发现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黑洞”是早就存在的,人们只是发现了它,这属于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属于改造世界,不选

2、;材料没有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在延续和发展,故不能体现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不选;材料表明人的认识能正确反映“黑洞”这一客观物质的存在,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黑洞”的发现,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名师点睛】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不同的,认识世界是指对世界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它并没有使世界发生变化,而改造世界是指在意识的指导下,人们通过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了某种改变。2. 2020 年 1 月 1 日 6 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 1 日 8 时至 2 日 8 时,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中南部、

3、山东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哲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3. 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

4、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益指导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对问题的高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益指导,正确且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应排除;说法错误,错在“具体方法”;故本题答案选A。4.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

5、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以下观点与之一致的是A.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B.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C.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知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D;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知识。5. 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6、。”从世界观看,下列观点与此最一致的是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B.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在作于太始,莫之与先”C. “世上有鬼,此乃人精神为之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 “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中“心者身下主宰,自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的观点把心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C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1)考查唯物主

7、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 开车在外,就怕停车难。要是能有一套立体的系统,让原有的停车空间能停更多的车,那将大幅提升停车场的空间利用

8、率。某高校飞轮式停车机器人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还优化了停车环境。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与认识的结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由于人们停车难,所以才推动人们去研究,去认识,故选项正确。发明了停车神器技术,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选项正确。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7. 下列选项中,对图中漫画“自己打败自己远远多于被别人打

9、败的”解读正确的是A. 精种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前提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8.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外披露,百度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如它的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近乎和人际交流相同。预计累计1020年后,人工智能的“大脑”可能会发生质变,赶上或超过人脑。下面对“百度大脑”的说法错误的是“百度大脑”一经人们的创造,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百度大脑”将会在自主意识的指导下,能实现人类的某些功能“百度大脑”的制作和使用,

10、凸显了人类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百度大脑”将实现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A. B. C. D. 【答案】A【解析】“百度大脑”在本质上是对人的部分思维功能的近似模拟,正因为电脑和人的思维具有相似性,所以电脑可以部分取代和提升人的思维能力,但电脑不是人脑思维本身,不会超过人脑甚至反过来支配和统治人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它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错误,但符合题意;均正确,排除;故答案选A。【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

11、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9. 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下列与诗歌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答案】C【解析】本题的诗歌表明在每一不同的节气自然界的表现是不同的,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A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与诗歌中

12、的哲理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规律的客观性。【名师点睛】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理解每句诗句的表面意思,然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明确其蕴含的哲理。题中的诗歌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然后逐一推敲选项体现的哲理,找出与之相符合的,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0. 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

13、枝A. B. C. D. 【答案】B【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强调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强调了冬去春来,即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强调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方法指导】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11. 2020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

14、空。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人员提供人员和物质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这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认识的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正确且符合题意;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体现了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且符合

15、题意;实践决定认识,人类认识的反复性不能决定真理探索的过程性,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要全面理解实践及其特征,须注意三点:实践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但实践不是主观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活动,但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实践。12. 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