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173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蓉城名校高二历史期中.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蓉城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2、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先秦文献记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中蕴含着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该文献应出自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注:孔子曾说乡愿,德之贼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其言论意在指出A秦朝政治制度的残暴本质 B荀子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的特征C中国政治思想单一的缺陷 D官僚背离仁政传统的失误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3、。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难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君主的道德修养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三万多人。太学教育的发展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5中国著名思想史研究专家华山在论述朱熹与陆九渊的学说时,认为朱陆两家

4、对哲学 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6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这说明唐高祖的宗教政策A结束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抵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C顺应了三教并存的现实 D使三教相互牵制与监督7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5、他指出“夫欲正义,是利之也。若不谋利,不正可矣”。这表明李贽A有意处处与当权者作对 B完全否认儒家思想的说教C主张人应当有正当的私欲 D认为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8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无关的是A.“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B.“凡为帝王者皆贼也”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李约瑟、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一文中说,“中国的思想家更倾向于将宇宙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在要对宇宙各部分的内部机制加以分析时畏缩

6、不前,并且一贯拒绝在精神和物质之间画出清晰的界限”。这表明作者认为A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 B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轻实验 C中国古代科技缺乏创新性 D“天人合一”的思想抑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0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这一材料说明A 唐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B科技进步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C唐代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 D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11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

7、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A“华尊夷卑”的观念逐渐改变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人感应学说遭到彻底否定12. 美国学者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中称: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他认为导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科举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内容B传统生产方式的封闭性和保守性C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D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等思想的影响13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现存先秦

8、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他强调诗经A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C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D诗经记载的内容都真实可靠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某国政治制度,说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 A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使人们茅塞顿开,主张政治变革151877年曾担任李鸿章幕僚的马建忠在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中说,“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

9、下情而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表明马建忠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全盘西化C表达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D已开始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藩篱16钱玄同在新青年上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的新青年热烈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辛亥革命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觉醒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D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7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

10、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他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法思潮 C社会主义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18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D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19中国近代思想家们在宣扬自由时更多的是强调群体的自由,而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宣扬自由时更多的是强调个体的自由。导致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十分沉重 B.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 中国的思想家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和扼杀了人性20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21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 拥护国民大革命 B.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C. 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道路 D. 赞

12、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2. 1919年2月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民主的译音)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等的经济组织。”该文A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B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 D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3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

13、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维新变法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改良主义24毛泽东在谈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时说:“他给右派解释共产主义时,画了一个太极图,他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包括在我的三民主义里头。”这反映了A民生主义是新三民主义中最精华部分B新三民主义具有部分的共产主义理想C国共两党均赞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民生主义是国共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A B C D25下列文献站在不同阶级的立场上都曾经探讨过近代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其中将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变革道路的文献是26“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27著名党史专家龚育之说:“邓小平和毛泽东,作为战略家,有很大的共同点。”从中国革命战略和改革战略看,邓小平和毛泽东最大的共同点是A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