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167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抚州临川第二中学2020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浙增强 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 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25.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特征之一。明中叶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B.农业经济趋衰退

2、C.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26.明仁宗洪熙二年,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規定“南六十,北四十。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一制度A.反映了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B.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群体C.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 D.不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27.下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从表中可以推出时间、类型中唐晚唐宋贡茶州17个17个6个产茶州43个69个582个贡茶州所占比重39.35%24. 64%1.03%A. 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D. 区域分工渐趋合理28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

3、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 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C 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29.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 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30.1906年,孙中

4、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 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31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 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 017.80933.21847.4585.761

5、1.6010.60“二五”时期6 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 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A.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一五”时期农业税增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C“二五”时期农业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D19631965年农业产量下降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混乱不堪32.1979年9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自主权

6、,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该决定主旨是A. 肯定国家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B. 提高农民在实践创新中的积极性C. 决定推行农业的生产责任制 D. 建立适应生产力的市场经济体制33.1866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7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的40万选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改革后的总选民人数是130万,只占当时所有成年男子的1/4。由此可知英国A. 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推动完成 B. 议会一直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利中心C. 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 议会改革后资本家丧失议会主导权34.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

7、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 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35.下图为联邦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标题为“在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路上”。这表明A.欧共体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大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利益之争C.法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英国与欧共体诸国矛盾尖锐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

8、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慣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一一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材料二 12世紀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

9、。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折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1) 根据村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域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兴衰是各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二)科学发展与文化交

10、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推动世界走向文化“一国化” 的重要因素。 (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陈衡哲西洋史 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 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5【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15分) 材料: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逐步解决经济困难,百姓的生活日趋稳定。但是,到了1953 年下半年,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国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及合作化商业和私营商业并存于我国商业中的批发和零售领域,而私营商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粮食销售市场基本是自由市场,农民除了缴纳农业

11、税(公粮)外,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样,在全国粮食供求矛盾尖锐之际,国营商业企业无力调控市场,很多私商趁机大搞投机活动,抬高粮价,从而影响整个物价稳定。粮价的大幅度波动,不仅威胁着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如果放任这种波动,就会引起人心不安,社会震动,大规模经济建设就很难进行。”1953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同年12 月初,除西藏以外,全国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来,又实行了对食用植物油、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1985 年1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十项政策,用合同定购政策代替统购政策。在30 多年间,以粮食为主的统购统

12、销政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MBA智库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的影响。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在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

13、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9分)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奢香(13581396),彝族,自幼受到家庭私塾的培养教育,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赞霭翠为妻。明初,因云南尚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

14、,朱元璋制定了“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战略方针。霭翠和奢香夫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归附明王朝。当明王朝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提供马匹、粮食、通道等以助军资。洪武十四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动,奢香开始代理宣慰使之职。当贵州都督、马皇后的侄子马烨“欲尽灭诸罗,以代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时,奢香洞悉奸谋,安抚属下,明确表态“反非吾愿”。随后,奢香赴京上诉,和平解决事端。奢香回黔后,大力宣扬朝廷威德,组织人力修筑驿路,“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先后沟通了川、滇、黔三省交通,密切了与中原和川滇各省的联系,“西南千古险阻隔塞始通”。驿道修通后,她多次派遣儿子赴京师入太学学习汉民族文化,得到朱元璋的褒奖。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夫人病逝,明太祖谥封其为“大明顺德夫人”,并按照彝俗的风格修造奢香墓。摘编自李红香等彝族女土司奢香夫人研究概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奢香夫人的历史贡献。(7 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