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152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吉安新干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尖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尖,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1. 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A. 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 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 西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 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周朝初年的政治特征。分析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可见,材料反映了周公一方面进一步推广分封制,另一方面平定叛乱、设立政治、礼乐制度,反映了西周从政权

2、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仅突出了周公辅政的作用,且西周并没有建立集权政治,故 A、D错误;B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点睛: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时间信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从中确定出材料反映的时间是西周初年;在先秦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2.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嫡长子

3、继承制常会遭破坏,并不是否认了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排除A。题干体现不出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排除B。依据题干“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和“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可知实质上都是王权至上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权力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 清朝史学家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 中央集权加强B. 宗法制发展C. 科举制范

4、围的扩大D. 君主专制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加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奋于“功名”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度而非宗法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范围的扩大是在宋朝而非材料中的唐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加强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4.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

5、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使寒门子弟缺乏政治素养,与人才培

6、养脱节,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科举制度摧毁了门阀政治,故A排除。材料重点也不是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 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他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D. 看重公民出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7、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反映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要维护城邦的长治久安,必须符合公道和比例平等的原则,在创建城邦政体时,必须寻求城邦内组成因素的平衡。根据所学知识,这种政体是共和政体。故选A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亚里士多德6.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A. 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C.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

8、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答案】A【解析】材料中指出享有参加公民大会权利的前置条件,因此具有不同条件的人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故A正确;材料没有指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雅典民主,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排斥奴隶与外邦人的信息点,故C错误;材料的重心不在叙述是否有保卫城邦的义务,故D排除。7. 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A. 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D. 外在形式重于实

9、质内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结合材料分析。从材料“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可以看出,早期罗马法特别注重外在的形式,哪怕有违意愿。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AC与题意矛盾;B材料没有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8. 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

10、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A. 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B. 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C. 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D. 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规定”等关键句可知,题干体现了适用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内容仍然拥有持久生命力,C项正确。题干强调罗马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表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而是强调罗马法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但没有强调其代表法学最高成就,排除

11、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9.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英国内阁制。议会已经仍然有立法权,不能选B。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大进步,而不是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不能选A。不是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而是

12、为形成以首相为中心奠定基础,不能选C。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的确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丧失立法权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10.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13、。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A. 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B. 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C. 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D. 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答案】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特点11.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好,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C. 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D. 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国王意识

14、到政务方 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可知光荣革命后,王权受到限制,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排除AD。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是在 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 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排除B。由题干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遴选”“取得女王认可”等信息得知,国王仍旧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抓住题干时间“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和关键信息“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

15、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A. “光荣革命”的胜利B. 议会改革的实行C. 权利法案的颁布D. 内阁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荣革命”的胜利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的妥协,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与人民获得更多权力,在逻辑上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可知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权力,主要得益于议会制度的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但此时的人民并没有太大权利,故C项排除;内阁制度的建立使国王得行政权丧失,但人民仍无法更好的管理自己,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名师点晴】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一、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