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2883145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案例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这些课文能够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学习本单元侧重在理解和感悟,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应继续练习圈点勾画及批注法。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谈未尽责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论证思维有很强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

2、触议论文不多,对于议论文的形式及特点不太清楚,理清文章脉络不太容易;再加上学生对苦与乐的认识比较肤浅,要使学生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较难,这是本文学习的两个障碍。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再通过圈点的方式和交流讨论,应该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态度。教法学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点拨法、品析法。教学目标:1、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进一步训练圈点勾画。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3、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学习略读的方法以及理解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课时

3、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互动导入:(一)多媒体出示“只当观众的人永远领不到金牌”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只当观众吗?生:不愿意师:好像不够自信。请自信地告诉我!(生答)再请愤怒地告诉我!师:请你们回答老师三个问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与人沟通交流?(1)同学们辛苦了!(2)同学们真可爱!(3)同学们请坐下!(2) 引入新课:你们知道今天上哪一课吗?能猜到吗?猜猜看!二、合作自学,文本初探:(一)激趣初探:1.师问:读过这篇文章吗?(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同学们,你觉得最苦和最乐的事是什么呢?(短暂互动)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可能写的什么?(生答)看来这节课咱们是来谈心的!既然谈心那我们就要敞开心扉轻松一些。

4、2.作者介绍:作者叫什么?认识吗?书本上有介绍吗?(幻灯片)我这里有张他的真实照片,看他还留着的辫子,他在近代中国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3.确立目标:这一课我们学些什么呢?咱们班学生中谁可以当家做主?请你谈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师:大家需要读课文吗?该怎么读呢?如果采用精读,速度太慢;如果略读,可能理解不够。这样吧!有选择地速读课文,对于文章的精彩之处能引起共鸣的地方我们选择精读并做好圈点勾画,其他地方我们选择略读。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出示幻灯片展示学法指导)1、四人一组,推选两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同

5、时对文中重点词、句作圈点勾画。2、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每个组员至少向小组提出一个问题,互相质疑,互相解答。3、各组再把本组有价值的一两个问题集中到班内交流,看看你组提出的问题和老师预设的问题一致吗?三、讨论点拨,理解品味。(一)展示并点评各组的圈点勾画及所做的批注。(二)收集各组准备的问题。1、师:老师准备了三个问题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阅读效果,谁能猜一猜?猜到第一个的老师明天请他过早,猜到第二个的请他吃午饭,猜到第三个的请他吃晚饭。每组想想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小组简短讨论。2、各组展示问题并互相解答。3、看看你们哪些人猜对了老师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展示问题)(1)梁启超认为什么事最苦?.梁启超认为什

6、么事最乐?(2)不负责任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梁启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3)梁启超的哪些话对你有所启发和触动?你有什么感悟?4、师生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没有猜到的问题。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我们未成年人有哪些责任?2、组织辩论:(1)师:.下面老师做一个调查,请闭眼!在咱们班的自主管理中觉得自己有些逃避责任或者没有尽到责任的同学请举手!从刚才的举手中,我觉得有同学很谦虚地举了手,也可能有同学盲目地自信。有同学可能会说我上次没扫地结果没有追究我啊?责任是否真的可以逃避呢?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来一场小小的辩论:(幻灯片展示辩论话题)正方观点:我们应该敢于负责任反方观点:不负责任就没有痛苦

7、(2) 学生展开辩论。(3)教师进行小结。3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快乐多一点,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实现?请用简短的文字写一写!并把它贴在我们黑板的“快乐留言板”上面。五、教师总结,加深理解: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古人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民族,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苦乐观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旅途上,“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在尽责任的同时去感受人生的快乐。板书:最苦负责任尽最乐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讨论法、点拨法、朗读品析法等几步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首先通过速读课文,圈点勾画,自设目标,自问自答,合作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讨论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如何体会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接着通过辩论加深理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大的释放,但同时可能教师抓得太多,部分环节或许不够深入。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