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143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四.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点阐讲】1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 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岭南、北抵河套、阴山、辽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

2、崇法家;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内容:平靖边疆:厥强大,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用兵击败厥,俘获颉利可汗。 加强管理:唐太宗在厥旧地设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在西域,设安西 都护府。 册封首领:西突厥首领接受册封。 和亲通婚: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进人吐善同他结婚。 作用:唐太宗实施的民族政策加

3、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边 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于隋末群雄并起的动乱之际,促使其父李渊起兵,采取各种较为妥善的政策,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成为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即位之后,唐太宗通过各项政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促使经济复苏乃至繁荣,同时,唐太宗用兵突厥,重开丝路,安抚边疆各族,完善科举制度等,都成为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

4、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4康熙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曾亲自带兵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于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3)康熙帝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从康熙帝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o (4)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

5、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5康乾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最后的辉煌”康熙在位的60年间1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统一回部;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经典例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噶尔丹自立为准噶尔汗。他南下侵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诸城郭,占领南疆,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注:君、长皆为统治的意思)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他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1696年,康熙帝再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噶尔丹众叛亲离,次年服毒自杀。 材料二 1862年,俾斯麦

6、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德意志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用铁和血未解决的。” 材料三 1860年12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特别代表大会,169名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一项法令,取消这个州与其他各州的“联盟关系”;密西西比州立法机关以84票对15票、佛罗里达州以62票对7票。亚拉巴马州以6l票对39票、德克萨斯州以160票对8票决定脱离美国联邦;田纳西州是公民投票,lO,5万票对4,7万票,也是决定脱离联邦 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林肯表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决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7、。”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康熙所做的与大败噶尔丹作用类似的三件大事。 (2)材料二中的“重大问题”“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各指什么? 俾斯麦是如何实现上述主张的? (3)从背景和影响两方面,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 (4)材料一中“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和材料三中各州投票行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二者的最终结局说明什么?(5)材料中康熙、俾斯麦、林肯的言行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如何评介?【题解】(1)平定三藩之乱;派施琅进兵台湾,设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沙俄侵略.(2)重大问题”指德意志统一。“要用铁和血来解决”指用暴力手段实现统一。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

8、一。 (3)背景:都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国南方奴隶主的分裂活动与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都完成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实质:制造叛乱,分裂国家。说明:任何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行径都难以得逞。 (5)共同之处:坚决维护或完成国家的统一。评价: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力提高;符合当时本国人民利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最高统治

9、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亟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朝时中央下达的官方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文字是 A竹木简或帛、隶书 B絮纸、小篆 C竹木简或帛、小篆 D植物纤维纸、小篆4.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产生这种思想认识是基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5秦朝的下列职权,属于御史大夫的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负责管理军事 A. B C D6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了 A 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秦朝的灭

10、亡7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 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 B、 C D8清朝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边土司皆宠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这段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 B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的斗志 C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易接受宗教信仰 D清

11、朝统治者加强宗教管理以控制人民的思想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的思想lO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由中俄双方平等商定 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库页岛属中国得到法定认可 A B C D、11下列活动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统一大漠南北 B经营西域 C唐蕃和亲 D、册封南沼12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评价是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13下列对文成公主人藏所起

12、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文化多元化 B使唐与吐善“和同为一家” C为吐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14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所有边界问题 B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问题 C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北部边界问题 D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西部边界问题15关于唐太宗评价不正确的是 A.封建帝王的杰出代表 B.农民阶级利益的代表C给当时百姓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D农民租税减轻,安居乐业16唐太宗从隋亡吸收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必须重用贤臣,善于纳谏 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C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确立“存百姓”的思想17“贞观之治”的出现,说明了农民起义的巨大推动作用 及时调整统治政策的必要性 地主阶级在历史上有进步的一面 阶级矛盾可以调和 A B C D18康熙帝在17世纪中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噶尔丹大举内犯 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