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313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化学期中.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34年居里夫妇用粒子(4He)轰击27Al 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3015P):2713Al+42He 3015P+10n,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B. 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10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D. 对

2、于3015P有: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答案】A【解析】A、轰击前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3、2,轰击后得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的核素,既原子核发生变化,但是该过程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不符合题意。B、反应过程中总质子数、中子数没有变化,总质量不变,因此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不符合题意。C、n仅含有一个中子,质子数、电子数均为0,呈电中性,C正确不符合题意。D、30P是15号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5 ,核外电子数为15,中子数=30-15=15,所以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A。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 CO2的电子式:B. N

3、H3的结构式为C. CH4的比例模型:D.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CO2的电子式为,错误; BNH3的结构式为,正确;CCH4的比例模型:,正确;D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找到做催化剂的材料C.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族,共16纵行D. 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答案】D【解析】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

4、非金属的活泼性增强;B、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分析;C、族占3个纵行;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详解:A、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B错误;C、元素周期表共有18纵行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族,一个族占三个纵行,共18个纵行,C错误;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因此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D正确;答案选D。4.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使用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化石燃料蕴藏的能

5、量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利用的太阳能B. 太阳能不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为人类所用D. 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化石燃料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形成的,所以蕴藏的能量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利用的太阳能,A正确;B太阳能通过光伏发电可以转化为电能,B错误;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为人类所用,C正确;D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D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由于

6、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B. 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2CO2C. 若A2+2D2A+D2,则氧化性D2A2D.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M+【答案】D【解析】【详解】A水中存在氢键,水的沸点高,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而非金属性OS,所以稳定性为H2OH2S,A项错误;B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所以沸点为SiO2CO2,不能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沸点,B项错误;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A2+2D-2A-+D2中,A的化合价降低,A2为氧化剂,D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为A2D2,C项错误;D若R

7、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M的原子序数大,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为R2-M+,D项正确;答案选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C(石墨) = C(金刚石) 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在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C. 已知2C(s) + O2(g) = 2CO(g) H=221 kJmol-1,可知C的标准燃烧热为110.5 kJmol-1D. 在一密闭容器中,9.6 g的硫粉与11.2 g的铁粉混合加热,充分反应,生成硫化亚铁17.6 g,放出19.12 kJ的热量,则Fe(s) + S(s) = Fe

8、S(s) H= - 95.6 kJmol-1【答案】D【解析】【详解】A.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因C(石墨) = C(金刚石) H=+1.9 kJmol-1可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项错误;B. 在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的能量比硫固体的能量高,则两者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B项错误;C. 燃烧热是在25C,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已知2C(s) + O2(g) = 2CO(g) H=221 kJmol-1,产物CO不是C的稳定氧化物,则不能求出标准燃烧热,C项正确;D. 密闭容器中,9.6g硫粉

9、物质的量=0.3mol,与11.2g铁粉物质的量= = 0.2mol,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g时,硫过量,放出19.12kJ 热量,所以1mol铁反应放热=19.12kJ =95.6kJ,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kJmol-1,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A选项是常考点,要理解等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能量最高,液态次之,固态最小。能量越高燃烧放出热量越多,如等质量的固体硫和硫蒸气,气态硫具有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得出结论。7.右图是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为镁条B. b为氧化铁

10、与铝粉的混合物C. 2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6NA个D. 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A、镁条作为引燃,故A正确;B、b为氯酸钾,c为氧化铁和铝粉混合物,故B错误;C、氧化剂是Fe2O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23mol=12mol,故C错误;D、Al2O3为氧化产物,还原剂为Al,因此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8.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NaAlO2(aq)AlCl3Al NH3NOHNO3NaCl(饱和)NaHCO3Na2CO3FeS2SO3H2SO4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lCl3为共

11、价化合物,不能电解,应电解氧化铝制备铝,错误;正;侯德榜制碱法,正确;B、FeS2只能生成二氧化硫,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的转化有关问题。9.对下列实验装置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评价合理的是A. 可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B. 装置可用来制备少量氧气,并且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D.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比较非金属性,可根据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图甲中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另外稀盐酸有挥发性,也无法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

12、应速度快,且过氧化钠为粉末,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故B错误;C容量瓶应在常温下使用,且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正确;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气体的制备、溶液的配制以及气体的收集。【名师点晴】实验操作的分析与评价,要准确理解涉及的反应原理和装置的操作特点,如图甲的原理是通过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强弱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但选择了稀盐酸,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同时本身有挥发性还干扰了碳酸与

13、硅酸相对强弱的比较,图丁本身实验原理就错了,因为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是无法用排水法收集的,将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再去解题就相对容易了,可见这类题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10.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 NH5的熔沸点高于NH3C. 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D. 0.1 mol NH5中含有0.5 mol NH键【答案】D【解析】分析】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应为NH4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能

14、与水反应:NH4H+H2O=NH3H2O+H2,有氨气生成。【详解】ANH5是离子化合物氢化铵,铵根离子的氮原子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NH4+与H-之间为离子键,A项正确;BNH4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NH3为共价化合物,熔、沸点高于NH3,B项正确;CNH5能与水反应:NH4H+H2O=NH3H2O+H2,NH3H2O再继续分解产生氨气,C项正确;D根据氮原子的原子结构,最外层5个电子最多可和四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其一个是配位键,氮原子提供一对电子,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形成),形成带正电荷的铵根离子,所以另一个氢原子只能是形成H-,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则0.1 mol NH5中含有0.4

15、mol NH键,D项错误;答案选D。11.下列有关于中和热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50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mL 0.5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B. 在实验中,向盛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缓慢、分多次加入C. 在实验操作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既可以搅拌充分又可以避免损坏温度计D. 在没有盐酸的情况下,若改用浓硫酸做此实验,得到的H值偏大【答案】C【解析】【详解】A. 中和热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50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mL 0.5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水的物质的量为5010-3L50 molL-1=2.5mol,不是1mol,A项错误;B.为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在实验中,向盛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要一次性加入,B项错误;C. 在实验操作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既可以搅拌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