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3125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曲靖茚旺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 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4月月考试卷历 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由此表可推知( )国家姓别姬姓姬姓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战争次数130331328A 周王缺乏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宗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 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D 战争导致诸侯国数量减少2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

2、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 D甲午中日战争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

3、,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5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B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 D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6在古罗马,家庭一词既被用作与财产有关的意义,又被用作与人有关的意义。如前者,十二铜表法提到“父系亲属可以有家庭”

4、;如后者,法律提到“从这个家庭所出的”,表明法律在此处仅谈论单个的人。从中可确认的是( )A家庭中各成员的法律地位基本平等 B个人离开家庭将失去法律的保护C罗马法认为儿子始终是父亲的财产 D成年男性是当时家庭关系的核心7有学者指出,梭伦和庇西特拉图是在雅典处于同一社会转型阶段先后出现的两个人物,作为僭主的庇西特拉图可以视为“带卫队的梭伦”。由此可知( )A庇西特拉图推进了雅典民主进程 B二者都树立了鲜明的民主形象C梭伦最大的缺陷是忽视武装力量 D庇西特拉图确立了雅典民主制818世纪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

5、,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 选择宪法和政体的观念基本不变 B 希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C 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 D 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9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 )A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 D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10有学

6、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1据下表记述,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朝( )记述出处淮南王刘安“擅国权,侵夺民田”史记淮南衡山王传(公孙贺)“倚旧故,乘高势面为郡,兴美田以科子弟宾客”汉书公孙贺传(张禹)“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后汉书张禹传A官员经济贪污现象盛行 B封建土地私有趋向破坏C自耕农的数量日益减少 D因

7、家重农政策执行乏力1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13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特征 B土地兼并是瓦解等级社会的重要手段C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要素 D封建社会土地耕作面积并未显著增加14“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

8、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1 唐三彩 图2 司(后)母戊鼎 图3 素纱襌衣 图4 水排A 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B 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C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D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15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16轮

9、班匠是明代官府手工业中服劳役的工匠。1485年允许轮班匠可以缴银代役,不愿出银的仍旧当班。1562年轮班匠一律改为征银。这一变化(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自由流动 B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普遍衰落C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7唐朝中后期,负责长安城治安的官员提到,每个人现在都在违反宵禁。官员宅第的外租允许人们获得通街的出口。很多人在大街上开店铺。东市和皇城之间的坊成为城市中最繁忙的区域,有店铺和贸易行栈日夜开放,每晚灯火通明。这反映了唐朝( )A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市开始突破时间的限制C城市的商业化日益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8鸦片战争前,贵州遵义民众大多从湖

10、南常德买来棉花织成土布、小布贫布、扣布。到光绪初年,“邑人趋奢廊,渐习成风,而土布、小布、觜布,扣布遂不见于市矣,而民众多用洋布”这一现象表明该地(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杜会风尚发生根本变化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传统手工业技术被淘汰19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20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

11、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 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 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C. “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 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21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 B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C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D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22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

12、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年份出口指数进口指数187118731101001061001881188310898.2126118.918911893167151.8219206.619011903311282.7473446.219091911570518.2702662.3A 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 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C 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 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23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

13、,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24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政府这发展战略意在( )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B便于接受苏联技术援助C建立合理的工业结构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5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 B C D261978年11月18日,广东省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