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2770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意义摘 要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苏区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完美诠释,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继续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群众路线 苏区干部好作风 现实意义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具体内涵苏区干部好作风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内在本质一致性。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争创第一1P248。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求真务实,就是要求革命工作必须深入实际。“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工作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这种优良作风就是我们

2、党后来倡导和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它与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的是要充分重视群众、依靠群众。勤政为民,就是要求广大苏区干部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种优良作风与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为了群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现的是党对群众的高度重视,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艰苦奋斗,就是苏区在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情况下,广大苏区军民上下一心,积极开展节省运动,苏区干部办公自带干粮,节省各项开支,支援革命战争。廉洁奉公,就是广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苏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毛泽东、朱德

3、、周恩来等,都在反腐倡廉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并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严厉查处了腐败干部,使得苏区干部形成了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争创第一,就是像当时毛泽东表扬的兴国县和长冈乡、才溪乡干部那样,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优良作风1P248-249。由此可见,苏区干部好作风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可以这样说,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苏区践行的具体表现和行动成果。二、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一)以土地革命为纲,从群众实际出发,满足群众土地需求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

4、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部分,土地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他们的“命根子”。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搞土地革命时,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即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制定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1927年,中共五大首次作出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开始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苏区时期,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土地革命,满足苏区农民的土地需求,从而使农民更好地投入革命。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到1929年7月,在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下,闽西第一次党代会又通过了土地

5、问题决议案,较上述两个土地法有了新的发展。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苏区土地革命有了制度保障。二是在苏区轰轰烈烈地进行分田运动。根据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苏区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都分到了土地,满足了大家的土地需求,受到广大群众的极大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政策是“土地斗争的阶级路线,是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剥削富农,与消灭地主。这一路线的正确应用,是保证土地斗争胜利发展的关键,是苏维埃每一对于农村的具体政策的基础”2P320。(二)苏区干部好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细心关心群众生活在当年的中央苏区,有一首革命山歌被当地人广为传

6、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是当时苏区广大群众的一种内心感受和真情流露,也是对当时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一种真实写照。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

7、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3P136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毛泽东在瑞金叶坪居住时,住在一位姓谢的大娘家,谢大娘主动把自己房子的二楼让给毛泽东居住和办公,自己搬到了一楼的一个房间里。谢大娘所在的一楼的房间背后有一颗大樟树,这使得她的房间光线很暗,即使是白天也很暗,谢大娘在房间里做手工活也要点煤油灯,生活很不方便。毛泽东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叫人请来了泥木工,给谢大娘的房间上的楼板一侧开了一个“天窗”,房顶上装了玻璃瓦,使得阳关可以透过玻璃瓦进入“天窗”,最后照进谢大娘的房间,让谢大娘也可以在明亮的光线下做手工活了1P231。在苏区的党和苏维埃其他领

8、导干部,例如周恩来、邓小平、张闻天等,都是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关心群众的生活。这些只是广大苏区干部的一个缩影。正因为广大苏区干部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使得苏区广大群众由衷地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这种苏区干部好作风来源于哪呢?就是来源于苏区干部与群众的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三、苏区干部好作风予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方能取得成功理想和信念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说的那样,“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

9、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P8。中央苏区开创之初以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国内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时期,在苏区一些革命者的意志有所动摇,对革命前途很迷茫,有的甚至走向了背叛革命的道路。针对这个情况,毛泽东于1930年1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当时一些人的悲观情绪给予理论上的指正,对革命形势与前景加以客观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这在当时的苏区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它在思想上给予了大家很好的鼓舞。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与指导,也很好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下对苏区干部进行思想理论素

10、质培养的必要性。因此,为了对苏区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中央苏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宗旨是“加强一般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准备,让其成为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同时运用列宁室、俱乐部等机关提高一般的政治水平线”5。在这之后,苏区的一大批干部经过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培训后,逐渐懂得了革命理论,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得广大干部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当年一位参加过训练班的党员干部,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收获。他在“工作大纲”标题下写道:“为团体努力,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共产主义而牺牲。”在“共产党的归宿地”标题下写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达到共产主义社会。”6P29-30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红色区域迎风飘扬的永久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