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2527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二历史期中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六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理科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2.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 制天命而用之 B. 兼相爱,交相利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温故知新C. 有教无类D. 当仁不让于师4.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2、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 程颐 B. 王守仁 C. 朱熹 D. 陆九渊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A. 唐诗和宋词

3、 B. 楚辞和汉赋C. 诗经和楚辞 D. 诗经和汉赋8.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融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A. 宫廷画 B. 文人画 C. 风俗画 D. 宗教画9.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 重理论 B. 重实用 C. 重民众 D. 重实验10.“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

4、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A. 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 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C. 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1.梁启超在1923年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近代中国为了改变“器物上不足”的面貌而进行的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12.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A. 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 B. 主张学

5、习西方科学技术C. 主张主动进攻西方国家 D.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3.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与下列内容相关的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三民主义”“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之要在变官制”A. B. C. D. 14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表格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

6、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15.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 打败了骑士阶层16.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行书17.1920年,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A. 国民大革命 B. 中共成立 C. 新

7、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18.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提出的口号是()A. 维新变法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民主共和19.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20.孙中山研究了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和社会状况,就民生方面提出的主张是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8、共10分)21.“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

9、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成什么理论?为了保护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高二历史理科期中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C3. C4. C5. B6. B7. C8. B9. B10. B11. A12. B13. C14. A15. B16. C17. C18. C19. B20. D21. (1

10、)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1. 依据题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的是民贵君轻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孟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仁”;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反对不义的战争;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对孟子思想主张的识记同时还需掌握百家争鸣其他派别的主张2. 本题主要考查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

11、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这与法家韩非子的“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的主张相似,C符合题意,正确;A是荀子的主张,强调对于规律的利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墨家墨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注意题中的“社会公平”。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学习的界限,招收不同身份的学生,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C符合题意;ACD分别为其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12、C。4. 孔子、孟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富国强兵感兴趣,儒学未受尊崇,故排除A、B两项 西汉时期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发展了新的儒学体系,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通过选拔儒士为官员,在中央办太学,地方上有官府办学推广儒学,儒学从此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之前儒学早就成为了官学,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汉代儒学的官方化,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

13、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2、评价(历史意义):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

14、地位5.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CD项体现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而题目要求选的是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AC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程朱理学: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