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2253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38 必修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真题演练(含详解)2011年考题1.(2011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解析】选B。从题干上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正是工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之一。A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性的因素,且有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动力和产品流通等其它问题。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机器使用所需

2、要的动力问题,而蒸汽动力正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由此判断B正确。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在1825年修建的,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D两项都不正确。2.(2011天津高考)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C. D. 【解析】选C。提取图片重要信息“1851年伦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故、符合题干要求。而与题干无关。故正确选项为C项。

3、3.(2011安徽高考)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解析】选A。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A项。4.(2011海南高考)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

4、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解析】选D。阅读材料可知:虽然这位英国女工“暂时不再贫穷了”、“ 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但是,“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

5、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故D项符合材料表述,B、D两项不符合材料叙述;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2011海南高考)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解析】选C。材料中“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

6、探讨和阐述”、“ 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由此可以判断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都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6.(2011山东高考)(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

7、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解析】第(1)题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

8、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第(2)题“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3)题是借鉴了上海高考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参考答案】(25分)(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

9、: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人文主义倡导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

10、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评分标准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7.(2011全国高考)(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11、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

12、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

13、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第二,把握好材料的时代特点。第(1)题材料中机工大量出现,民营的发展等可以归纳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第(2)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作为突破口。【标准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

14、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12分)(3)答案略。8(2011上海高考) 从分散到整体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问题:(15分)(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

15、响。(13分)【解析】第(1)题比较简单,主要是解读这幅地图,确认A、B两处的大体位置,再联想到曾经在此辉煌的文明,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第(2)题首先要明确时间:1500-20世纪初;过程:由分散到整体;内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然后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美(独立战争)、法资产阶级革命;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最后,组织答案要时间准确,按阶段叙述且成结构。【参考答案】(1)答案1:A一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B一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2分)其他答案:两者颠倒或其他区域的文明。(0分)(2)史实(10分)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