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2223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几点感悟摘要: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任。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乐于创造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

2、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开展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创设教学氛围,营造思维情境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势。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B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要师

3、生感情融洽,学生在课堂上就敢说、敢想、敢问,就能唤起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运用了故事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爷爷把一块月饼的3/4分给弟弟,把一块月饼的9/12分给妹妹,爷爷这样分公平吗?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创造性分析中,举一反三,大胆举例,更好地理解了分数基本性质,这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碰撞出来的创新火花。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

4、于就进人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使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

5、“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三、加强操作演示,培养分析能力“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人的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往往要借助形象的或者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基础,来启动思维。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借助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通过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器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应用题:“一列火车全长650

6、米,以每秒25米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共用54秒,求这个山洞有多少米?”由于这道题条件复杂,小学生对题目条件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怎么为孩子们解决这一困难呢?笔者通过简易的教具演示,用硬纸制成山洞,用玩具车当火车,演示火车过山洞的过程。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后,从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达到真正理解题目意思,怎样才算通过山洞,即火车头进洞开始直到火车尾出洞为止,充分理解火车一共走了多少路,再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山洞的全长。四、培养合作精神,活跃学生思维合作学习,是学生们非常喜欢采取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

7、愿意表现自我,活跃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我们必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在讨论中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培养他们听、说、思考的能力。从而,为他们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创新思维搭建更稳定和宽阔的平台。比如,讲解“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单纯就“角”进行板书和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上,就采取全班分组合作方式,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动手折三角、折四方、折飞机每位同学都出谋划策,看哪个小组折的最好、最像。将学生们折成的东西收集起来,让他们找一找,看一看,他们折成的东西,都有几个角,几条边。同时,我还启发他们,如果多折一下,少折一下,你折出的东西,会多或者少几个角呢?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讨论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意识不断被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不仅直观而且记忆深刻,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达到了。总之,学生学习是认识新鲜事物的过程,是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育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不断认识与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提纲,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用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育路径。参考文献:1黄小玲.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7):165-165.2顾卫兵.论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3(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