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2190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亳州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亳州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4课-24课;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A.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 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C.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指的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在时间上与题意无关,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国民政府”“苏俄”“工人”“学生”“军人”

2、“妇女”等信息可判断出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主要是国共十年对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2.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由“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

3、化运动紧密结合的”,可知符合题意,由材料“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可知五四运动有多元力量参与,但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排除,故排除BD。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并有工人、商人的广泛参与,故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反帝反封建”的信息,故排除,故排除C。故选A。3.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A. 北伐胜利进军B. 挺进大别山C. 长征的胜利D. 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4、可知,鲁迅死于1936年10月,而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淮海战役发生1948年,故可排除BD;北伐胜利进军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就,国民革命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所以,北伐胜利进军不能单纯地说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据此可排除A;故本题选C。4.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 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 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 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 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广州国民政府”“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等可知

5、,两广统一,结束了当地军阀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两省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因此选B。由时间信息“1926年”可知,A错;两广统一是国民革命发展的表现,不是军阀的相互勾结,C错;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D错。5.“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 美蒋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D.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发生在1935年,此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峻,故D正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191

6、9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美蒋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是1946年6月,时间不符,故C错误。6.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

7、纳,并作出准确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并分析选项:很明显正确;是无关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回忆录往往会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表述客观,正确;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是重要史料,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的价值回忆录7.“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

8、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 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B.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C. 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D.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虽然英勇抵抗日军,但最终败退的事实,比较客观,“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表明是抗战初期,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苦战”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A项错误;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战场在长江下游,故C项错误;“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抵抗,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

9、争【名师点睛】8.“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上述宣言发表在A. 九一八事变后B. 西安事变后C. 卢沟桥事变后D. 八一三事变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民族实行抗战”可知,上述宣言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后,卢沟桥事变造成平津危急,华北危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故C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无法体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排除AD;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的,无法体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排除B

10、。【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民族实行抗战”,联系所学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和影响分析解答。9.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中国战场八路军、30发子弹、7枚手榴弹国民党军队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欧洲战场苏军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太平洋战场美军3000公斤炸药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A.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 反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C. 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D. 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战场坚持抗战的艰难,正面战场也不能像英美那样以大量火炮弹药杀伤敌军,可见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

11、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排除。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而是强调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排除B。题干强调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而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0.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答案】B【解析】

12、【详解】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民主进程本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A项;辛革命不涉及统一战线,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辛亥革命体现不出,排除D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

13、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册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11.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

14、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B. 修正主义的出现C. 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准确归因的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有了新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主要得益于对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教训的总结,只有D项符合题干“最有可能的原因”要求,故选D。考点:科学

15、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意义及教训12.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你认为周恩来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A. 继承传统B. 艰苦奋斗C. 居安思危D. 勿忘国耻【答案】C【解析】【详解】把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保留下来,就是要警惕后人做到居安思危,C正确;继承传统、艰苦奋斗和勿忘国耻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A、B和D项错误。1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表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人数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