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1786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兴衰荣辱,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花岗起义的爆发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南京,排除;黄花岗起义是在广州,排除;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京附近,正确;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是在北京举行,正确。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选项。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

3、映出人民政协A. 确立中共领导地位B. 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 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 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片可知,人民政协由各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故D项正确。中共领导地位确立,与人民政协无关,A项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此前并无社会主义民主,B项错误;人民政协人员的组成无法体现通过协商监督民主,C项错误。3.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如“迪化”改为“乌鲁木齐”,“镇西”改为“巴里坤”等。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

4、的意愿进行了更改。这可以印证A. 新疆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历史悠久C. 新疆地区和港澳地区都拥有高度自治的权利D. 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更改。”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历史悠久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新疆地区和港澳地区都拥有高度自治的权利说法错误,新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自治权,但是必须服从中央政府领导,C选项排除。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说法错误,与材料“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

5、意愿进行了更改。”矛盾,D选项排除。【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4.“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A. 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B. 要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C. 要加强人民对社会的监督D. 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因此文革的教训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ABC项是加强法制建设的作用,故排除。5.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6、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 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B. 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C.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 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答案】B【解析】【详解】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应该是在20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A。 从材料“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了贯彻实施,故选B。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C。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排除D。6.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

7、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 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 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 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 “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性,D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属于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的影响,B选项排除。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属于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的影响,C选项排除。7.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

8、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而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B;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

9、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8.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B.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C.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D.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台湾的邦交囯越来越少,说明这些国家认为,只有一个中囯,而且认为一个中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B正确;材

10、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岀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和解的贡献,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岀台湾当局对一囯两制的态度,排除D。9.“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A. 1953年中印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大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恩来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的情况,故C正确;1953年

11、中印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日内瓦会议都不符合“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排除AB;周恩来没有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联系所学万隆会议的背景和史实分析解答。10.“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评论的是A.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C. 1955年的亚非万隆国际会议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

1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恐惧,A选项符合题意。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进行,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主要探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1.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到:“(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

13、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 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B. 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推动了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根据材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B选项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并未消除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A选项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C选项排除。万隆会议后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D选项

14、排除。12.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巳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査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A. 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B.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C. 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D.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当时中美关系没有实现正常化,故A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很多国家希望中国重返联合国,而美国的多家主流媒体也表示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这些都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15、挥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当时冷战没有结束,所以不能说冷战政策彻底破产,故C错误;联合国多数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不等于说大多数国家就反对美国,故D错误。13.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 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B. 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C. 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D. 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1978年3月”当时处于中美两国建交前夕。人民日报上的刊文及其篇末“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结论的使用说明,其意图明显是在为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后的最终改善即正式建交做铺垫,试图改变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印象,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正确答案为A;材料中表明的是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B排除;此时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解冻,故C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而是为正式建交做铺垫,故D排除。【点睛】1972年, 尼克松总统访华, 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