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81710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6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2020年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概述(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 国情国力 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国古代史第一节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第一节先秦时期一、早期的人类(l)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3)北京人,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已学会使用天然火。(4)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会钻石取火和制造骨针。二、氏族公社(1)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2)河姆渡氏族,发现于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3)大坟口文化中晚期,发现于山东泰安,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明显的贫富分化。

2、三、夏、商、西周王朝1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亲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以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架统治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商汤起兵灭夏。2商朝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商。商朝实行残暴的奴隶制,如“人牲”和“殉葬”制度。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自商朝。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十分发达,代表作品为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封王残暴异常,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反抗,周武王兴兵,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3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

3、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四、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1,大国争霸与战国七雄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齐国的齐桓公第一个成就霸业,因其北伐戎狄,南御荆楚,成为公认的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国的宋襄公欲继其霸业,被楚国打败而身亡。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又相继称霸中原,后晋、楚长期争霸。接着,秦国的秦穆公想争霸中原被晋国打败,遂专力经营西方,成为西霸。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通过一系列兼并,最后乘下的主要齐、燕、秦、韩

4、、赵、魏、楚等七个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通过“商鞍变法”,国力日渐昌盛,最后灭掉了六国。2各国的改革公元前686年,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肥瘩分等差收实物税(租)。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在自己长期占有的耕地上实行轮流休耕的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制度。公元前350年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人占有制。五、青铜器和铸铁商朝青铜器冶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代表铸造工艺水平的如司母戊鼎。中国的铸铁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前6世纪末。欧洲在13一14世纪才使用铸铁,晚于中国18个世纪以上。春秋后期,人们用木炭作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战国时出现了

5、生铁柔化技术,西方在18一19世纪才出现这一技术,比我国晚了20个世纪以上。春秋末出现百炼钢;战国时又出现了钢件淬火技术。铸铁、生铁柔化、钢三项技术的发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为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战国时钢铁制品的使用迅速普及,如农具、工匠工具、妇女纫具、兵器等;出现了新的产业、行业;出现了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六、诸子百家与诗经、楚辞1诸子百家(1)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春秋鲁国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兴办私学,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樱拢髡拧懊窆蟆薄熬帷薄髯樱觯衔匀唤缡潜浠模浠怯泄媛傻模硕臁?BR

6、(2)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国人,是道家创始人。着有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其观点有辩证观点,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鄙视富贵利禄,认为“有用”不如“无用”。(3)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改”,反厚葬殉葬。(4)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5)孙武,春秋齐国人,着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殡,为孙武后代,着有孙殡兵法。2诗经与楚辞(1)诗经,又称“诗三百”,相传为孔子编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楚辞是以楚国民歌为基础,经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句子和篇幅均较长,适于反映较

7、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打破了诗经四言之限。楚辞的主要作家是屈原,其作品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中国古代史第二节秦汉至明清时期一、秦统一六国与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确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且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通过“焚书坑儒”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有效地巩固了统一。秦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有:(l)皇帝制度,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赢政称始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一切政事,最后由皇帝裁决。(2)官僚制度,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理众务,由皇帝任

8、免,执行皇帝命令。(3)郡县制度,分全国为36郡,郡下有县,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二、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1改革地方行政制度(1)汉朝的分封制度改革。吴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下令取消诸侯王治国与用人的权力。汉武帝进一步改革了分封制度:一是实行推恩分封,令诸侯王封嫡子以外的其他子弟为侯,以此分散其势力,无力威胁中央政权;二是使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2)唐朝后期至北宋的藩镇体制及其革除。庸玄宗时,沿边设9个节度使,掌区内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区内各州刺史(郡守)为其下属。安史之乱后,各节度使拥兵自大,传位子孙或部下,不奉朝命,称藩镇。北宋建立后,收兵权于中央,节度使成

9、为大臣与宗室的荣誉衔;中央设枢密使,掌握全国军队的招募、训练、调动和给养等大权,但不领兵,而领兵将领没有这些权力,使军权掌握在中央。(3)元朝实行的行省制。除腹里地区(今山东、山西、河北一带)设中书省外,把全国划分为岭北、辽阳等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原为中央派驻地方的临时机构,后变为常设,再发展为行政区划,初步奠定了历明清至今的省区制度。2丞相制度的演变从秦汉至明清,丞相制度的变化有以下几次:一次是汉武帝设置中朝(内朝),以侍中、常侍、给侍中等名义由其亲信官员组成。中朝官吏的特点是职禄低,权力大。唐朝时,丞相由中书省长宫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等共同组成。中书省负责奏报

10、各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起草皇帝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有不妥者驳还。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下设六部。除三省长官外,其他参加政事堂会议(决策机构)为丞相者,需加“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与左、右巫相。六部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又设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后称“内阁”。成祖时,阁臣开始参与机务。其后,阁臣权位渐重,人阁者多为尚书、侍郎,渐渐掌握了如同巫相的权力。首席大学士,称首辅,权力极重;清代相沿。3监察制度的演变秦汉监察权原由最高行政长官行使,丞相下属的丞相史、司直管监察;御史大夫(副丞相)下属的御史中垂管监察。汉

11、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部刺史,监察豪强和二千石郡级官吏的违法行为。又设直属皇帝而又归御史中承督察的司隶校尉,以纠察百官。这样官吏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制约监察的网络。西汉末,御史大夫改称徒有虚名的司空,御史中承改称御史长史,成了御史台的长官,这标志着中央政府专职监察机构、监察官的出现。唐朝御史台的正副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中垂,职责是弹劫各级官吏违法行为、参与大狱审理。明朝御史台改为督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幼百官,下设监察、巡按御史。巡按外出代天子巡查,权力很大。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春秋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杂居,互相影响,形成民族的大融合,

12、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秦灭六国后,北征匈奴,迁民到北河、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北)垦田开疆。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居住在今江浙、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的越族通称为“百越”。秦灭楚后,先后降服了浙江越族、温州一带的东匝、福建境内的闽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贩。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会稽、闽中、南海、桂林、象等郡。秦还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加速了民族的融合。(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主要历史特征是,在此时期,形成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一次高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几个主要阶段有:自东汉末,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更出现了五族大迁徙的局面。三

13、国时,蜀、吴政权注意对西南和江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联系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的进程。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唐朝的建立实现了第二次大统一,最西边的北庭都护府辖地直达今咸海,最北的室韦都督府辖地到达今外兴安岭以北。(2)五代辽宋夏金。契丹、党项、女真等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中,各自产生杰出政治家,完成本民族统一,形成强大政权,彼此之间,与汉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政权并立及战和之间,客观上形成交流、往来、学习、融合的趋势。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元亡后,蒙古族分裂。明与瓦刺交战。瓦刺衰落后,鞋靶与明和好,双方加强经贸

14、往来。(2)明后期,女真后金崛起。明亡后,清军人关,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的大统一朝代。(3)清统一后,对准噶尔贵族、回部贵族的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平定;对土尔息特部回归示以欢迎;对西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最终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贡献。(4)清设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机构,加强了各族间联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4,祖国疆域的奠定我国疆域的奠定,是一个历史发展和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过程,至清朝前期而基本奠定。除汉族长期劳动、生存的中原地区外,西藏地区、台湾地区在元代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区。东北地区唐代已进行有效治理,至清代,由于是满族发源地,益受重视。清代加

15、强了对青海、新疆等地的管辖。清政府抗击沙俄对东北的武装侵略,粉碎英国侵略西藏的阴谋,击退廓尔喀军队对西藏的人侵,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清朝疆域空前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近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四、农民起义与王朝更替(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秦朝。(2)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政权。(3)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公元184年,发起“黄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4)唐朝末年,发生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致使唐朝衰落。(5)元末农民起义,主力是红巾军,最后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了元朝。(6)明末农民起义,两大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