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167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新课导入.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摘要:初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大,“物理难”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观念,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致普遍不是很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每位教师都关心和摸索的问题。课堂的导入恰恰是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一环。笔者从多个角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方法的提出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大纲,挖掘素材,紧扣热点,备熟学生,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学的愉快,学的轻松。 /1/view-13080045.htm关键词:实验 故事 方法 生活 科技 导入新课0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

2、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平等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更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和环境。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整个新课讲授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堂好课如同一部精彩影片,扣人心弦的开头,才能深深抓住观众的内心,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一堂好课又恰似一把优秀的乐器,开头就要定好音、调好弦,才能弹出动人的曲调,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利用精彩的导入环节抓住学生内心,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激发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依据物理学科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好奇心理特点,运用新颖高效的形

3、式导入新课。一、实验设疑,导入新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结论都是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得来的。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可快速调动学生探密解疑的好奇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一节让学生准备好纸条,思考如果对着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对着倒置的漏斗口吹气,下方的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将一个小试管倒置放入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倒置松手后现象是什么?装满水的杯口放上纸板,倒置后纸板是否会掉落?这类小实验的操作之前通常都会先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争辩。争辩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小实

4、验,看到现象后,往往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此时进行新课则是事半功倍。这些小实验的选取原则:实验器材便于取材,利于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的现象或结论一般与学生的常规思考方向相悖。这种导入是思想的电光石火,思维的碰撞更易激发其探究欲望。二、故事引领,导入新课科学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新旧观念理论的碰撞,布满荆棘陷阱。物理学发展离不开大量科学家的探索与研究,每个定理、规律、公式的得到都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不畏艰辛,克服科学难题;意志坚定,披荆斩棘;厚积薄发,灵光一现;不畏强权,舍生捍卫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引入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

5、习光的直线传播时介绍墨子与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详细的纪录小孔成像实验方法步骤及说明的问题。“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完成了小孔成像实验,做为中华后人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墨子阐述的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它的原理是什么?你会操作吗?自然引入新课。墨子的介绍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小孔成像在世界科学历史中的重要贡献与地位,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再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介绍牛顿第

6、一定律得之不易,亚里士多德最初错误的观念一直被奉为真理,伽俐略却不畏权威,正如他所说的“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加推理他得到了惯性定律的基本雏形。牛顿则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补充并完善成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发现之旅,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学习科学家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更深刻的理解伽俐略所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有助于他们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探究精神,尊重科学事实,不捏造、不拼凑实验结论或数据,提高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三、方法碰撞,导入新课物理学

7、习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生硬的要求学生记忆,枯燥而无味。在新课进行前就可以通过方法碰撞,导入新课。例如:电磁感应学习时,先提问奥斯特实验的内容,得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而后追问: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生磁,那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引发学生的猜想。继而介绍在1821年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后,法拉第就是利用这种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历经10年的实验研究最终得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磁感应电流。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还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逆向思维”的科学方法。再比如:学习电压时,将抽象的电流类比于形象的水流,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并能引申思考电源的作用类似于抽水机的作用,使电路两端

8、保持电位差,即保持电压。既引入了新课电压的学习又引入了类比法的介绍。新知、方法两手齐抓。四、生活再现,导入新课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物理重要性,了解物理育日常生活的密切?P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育物理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导入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例如:分子的运动一节老师可以问:吃完饭刷碗时,油腻的碗筷用热水更易洗净还是凉水呢?吃冲剂时,热水容易泡开还是冷水?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马上就会给出正确的答案。此时再加以引导“温度的高低如何影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快慢呢?”答

9、案脱口而出。 再比如:汽化学习时,引导学生思考:夏天,洗完海澡上岸时有什么感觉?一阵风吹来,又有什么感觉?我们想让自己的湿衣服快点变干,可以怎样晾晒?什么样的天气更好?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地回答问题。也能更快速的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导入问题和情境的选择要根据现有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无用的理论知识。感受到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紧密联系,体验到物理的魔力,强劲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意识,同时

10、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的能力。五、科技前沿,导入新课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我国物理学更是发展得有声有色,物理前沿发展与先进的科技成果都可以适时的渗透到物理课堂中。例如:看不见的光一节学习时,播放红外线修复古画、红外线侦破案件的小视频,马上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对红外线的学习更是迫不及待。再比如:电磁铁学习时,播放上海首条磁悬浮列车的同时,介绍我国在北京投入使用的自主研发的快速磁悬浮列车。展望未来,我国将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飞行列车,理论时速可达1000公里。看完这些,学生惊呼不已,张大的嘴巴久久不能合上。有一种奇迹叫“中国制造”,有一种震撼叫“中国速度”,有一种骄傲叫“厉害了我

11、的国”,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体现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实力,也改变了该领域核心技术受限于人的局面。学生感知身边的科学前沿,开拓了眼界,对科技产生兴趣,热血沸腾,爱国热情高涨。要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为祖国建设献计献策的强烈愿望继而转化为努力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当前的学习效率的学习愿望。如果只关注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将永远停留在红外线感应门和红外线摄影。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第一条德国技术的磁悬浮列车认知上。我们也只能教出默守陈规只会死记硬背而无任何创新意识的高分低能之辈。当然这就意味着教师潜能的开发,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与时?进,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捕捉科技前

12、沿动态成果,适时穿插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使命感。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方法更是多?N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不管什么方法教师都要坚持面向全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发展和谐统一,物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好的导入像磁石,迅速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好的导入是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动力。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常见的导入方法,还要不断补充、创造、完善新的导入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高新区实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