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1587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一、单选题(共50分)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 促进争鸣局面的出现B. 使得土地逐渐私有化C. 有利于维系分封体制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春秋战国之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分化推动了社会变革,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故A项正确;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故B项错误;士阶层的发展瓦解分封制度,故C项错误;士阶

2、层是分封制的产物,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时间点“春秋战国之际”。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 儒家、道家、法家B. 儒家、墨家、道家C. 法家、儒家、道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依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民贵君轻”观点;依据材料“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依据材料“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结合所学

3、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黄仁宇曾这样评价汉武帝:“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对此言论解读正确的有“五经博士”的设置使经学与利禄之途密切相连“着眼的宗旨”是指巩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策贤良”由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中正负责推选;黄仁宇对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持肯定态度;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五经博士”隶属太学,太学是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故项正确;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正确

4、;中正负责推选是在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故项错误:黄氏认为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政治大一统居面,故项正确。答案为为此D选项正确,A选项、B选项和C选项包含,不符合题意故错误。4.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吸收利用了佛教的思想精华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 出现了三教趋同的文化走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可知,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

5、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吸收并利用了佛教的思想精华,故B选项正确;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化趋势虽明显,但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吸收了佛教的精华,融合了儒佛思想,建构了儒学思想,没有体现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发展的过程中,理学家们批判地接受和吸收佛教思想,没有体现三教趋同的文化走向,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5.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增多B. 铁犁、牛耕等劳动工具的进步

6、和推广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东汉时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故答案为B项。人口增多与粮食亩产产量增长没有关系,排除A项;联系所学可知,C、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6.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A. 封建经济有利于井田制实施B. 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C. “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D.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封建

7、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朱熹认为“圣人法”也是有弊端的,这体现出朱熹与时俱进的思想,故C项正确;封建经济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上的,故A项错误;朱熹指出封建实是不可行的,说明宋代并不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发展,故D项错误。7.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审题关键是知道明夷待访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

8、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所以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故D项正确。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错误;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错误。【点睛】明夷待访录为常考点,其中常考的篇目和观点有以下几个: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

9、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8.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主要原因是A. 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明朝时期理学占主导地位,空谈天理良知、伦理道德,部分士大夫对此不满,故而接受“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等实用之学。因此答案为C项。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传入中国的

10、现象,但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的进步思想不是主流思潮,排除B项;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与部分士大夫接受西学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9.“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 是古非今B. 中西结合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主张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的经世致用思想,故答案

11、为D项。“致力改革社会现实”并非表明是古非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思想,排除B项;C项是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点睛】经世致用思想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有益于解决现实问题,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10.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A. 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B. 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 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D. 清政府支持福

12、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反映福州地区的马铃薯销往香港和国外,说明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的政策,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8921901年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

13、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A. 西方转变侵略手段B. 日本经济问题凸显C. 中国政治日益黑暗D.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年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旨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依据材料“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取得了成效,故D项正确。西方侵华方式变化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

14、调日本经济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不是说明该时期政治的黑暗,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对材料“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分析理解即可。1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一个重要因素是A. 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 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 外资工业享有税收

15、优惠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直接导致日本货物进入中国市场,造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阻,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外国商品的免税政策导致民族工业发展受挫,不是民族工业的出现,A错误。材料不是从民族工业缺乏技术和资本缺乏的角度分析民族工业发展受挫,故B和C项错误。13.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内,中兴矿局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鼓励与政策推动B.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C. 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D. 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5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1936年,可知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科学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快的进步,故B项错误;20世纪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