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1290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知识精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一. 阶段特征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型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也必须首先考虑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前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

2、慢,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俄国、日本开始崛起。(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主要表现在:(1)由于垄断的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越采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2)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要求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分割世界,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税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4)在走向帝国主义过程中各国存在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

3、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就是一种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交错的局面。英、法、美三国所走的都是政治民主道路。在德、俄、日三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专制主义道路和军国主义倾向。(5)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确立以及垄断的形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确立。二. 具体史实回顾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精析: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奠定了根基,而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渴望有更好的机器和更强

4、大的动力。正是这种需要,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新能源,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制造业发展,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兴起。 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各地联系。特点: 以坚实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促进了基础工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规模广、速度快、改变了世界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同时交叉进行的局面。 影响概括: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5、,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随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主要以垄断形式作为组织、经营手段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资本主义正在进入成熟的阶段。 难点释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得多,有不少新的特点: 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几乎所有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得到生动的体现。 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

6、改造能力,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了。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总之,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很自然地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出现了垄断组织。2.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类型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

7、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发达;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3.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

8、国家政治发展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充分发展。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封建主义制度、传统,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的条件。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的稳定。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

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浓厚军事封建性。日本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4.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1)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加强和殖民统治的加深,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客观上又使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壮大,成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 (2)亚洲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进入“亚洲觉醒”时期,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次要地位的旧式反帝反封建的起义。非洲人民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以武装斗争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抗英斗争、马赫迪反英

10、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最为突出。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任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事例。 怎样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这就使旧式的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运动,演变为新式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

11、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以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没有超出旧式民族运动的范畴。5.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

12、廉价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向海外输出过剩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过程: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起,世界资本主义经历几百年的扩张,到20世纪初,亚洲被分割完毕,19世纪晚期,非洲被瓜分完毕;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实际上成为英美等国的附属国。 (3)时间与标志: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它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三部分。 (4)认识:它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它是建

13、立在列强宰割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的,这种联系的加强,体现的是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是不公正、不正常的现象,必然引起亚非拉人民的反抗。6.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概况: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为适应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二国际成立。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形成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2)特点: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性加强;主要斗争手段从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转为经济斗争、合法斗争;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到德国,又转到俄国;国际工人运动从西方向东方扩展。7. 国际关系的发展 (1)帝

14、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争夺,激化了矛盾,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法德矛盾,焦点在于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巴尔干问题,俄奥是主要对抗双方,同时也涉及到英德;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对殖民地的争夺,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三对矛盾的斗争逐渐演变为两大军事集团,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的利益协调立场,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8. 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精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加强对巴尔干的争夺是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线。史实概述: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

15、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主要战场在欧洲,有三条战线,西线有三大战役。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于1918年11月宣布投降。 影响概括:给世界带来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四大帝国瓦解,产生了一些新兴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和欧洲、亚洲的政治版图。难点释析:巴尔干问题。19世纪70年代,塞尔维亚等国从土耳其统治下解放出来。奥匈帝国控制着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人民想并人塞尔维亚。奥匈帝国认为,只要有一个强大的塞尔维亚,奥匈就不能控制巴尔干。沙俄假意支持巴尔干各族的解放斗争,实为打通自己的海路。俄、奥在巴尔干问题上矛盾尖锐。德国为了破坏英国通向印度的交通线,也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英、法不愿他国势力在此过于强大,卷入角逐。巴尔干成了一座火药库。【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不包括( ) A.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胜利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 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 电力的广泛应用 B.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C. 化学工业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