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1273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源城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历史测试(1)第卷 (选择题,共60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A重阳B中秋C清明D端午2.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3.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4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

2、安丰乡两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陵墓。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号“武王”。你认为在确认曹操墓的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A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结论B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物品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C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据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治国理念来看,此材料选自 A道德经 B.孟

3、子 C韩非子 D墨子6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 B

4、 C D7.材料一: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已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材料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已之私”。柳黄二人同样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发言,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关于这个差异,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A.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B.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代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C.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D.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8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A

5、积极倡导“君权神授”B希望权力受到制约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9.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地 D.土地私有10.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吸纳和传承时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立进行的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以下能够说明中国文化“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的是 宋明理学 莫高窟壁画 明清瓷

6、器 三民主义 A B. C D.1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认为儒、道、佛三教缺一不可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12.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13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

7、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14“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族出身的平民领袖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对议案进行辩论C.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15.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

8、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作异端并处以火刑,他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就是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们的拥护 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 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国家的保护 D.因创立了路德教而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16.“人类的这种处境很让普罗米修斯心忧。于是他就恳求万神之王宙斯,希望他能赐给人类火种。可是,宙斯认为不能给人类太多的帮助,否则就无法统治人类,而且人类还会征服宇宙,直接威胁神的权威。”下列人物中对宙斯威胁最大的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

9、德 D.达尔文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老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思想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A. B. C. D.18.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B.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

10、立统治地位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阅读统计表: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中国32.8%29.8%19.7%6.2%英国1.9%9.5%19.9%18.5%美国0.1%2.8%7.2%23.6%日本3.8%2.8%2.6%2.4%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A. B. C. D.20.在中国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轰轰烈烈地批判儒学至尊地位的时候,西欧启蒙思想家却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

11、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尤其对孔子崇拜有加。两者共同的出发点是 A.为后来的民主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B.批判君主专制 C.表达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传播中国文化21.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22.1905年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宣言,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12、,以国家杜马为最高立法机关,俄国A.沙皇专制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 B.封建专制制度转变为资本阶级民主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转变为民主共和制度2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24.近代中国一本著作曾受到日本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欢迎,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盲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末也。”该书是A.康輶纪行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义25.“官办”自古就有,主要

13、是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等实行专营买卖。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已与传统的官办手工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不同有 采用了机器大生产 使用了一定的雇佣劳动力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官僚集团是管理的主体 A. B C. D.26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 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B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27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