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81260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规划(修改稿)0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规划(初 稿)一、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将科技要素引导到产业一线的根本导向,整合棉花产业的创新资源,以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为主要目标,按照稳定植棉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的指导思想,促进棉花生产加工水平与企业效益的提高,促进湖北省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按照“瞄准需求,找准关键,设计目标,整合资源,建立体系”的总体要求,从生产实践中凝炼研究重点和主题,针对湖北省棉花产业的不同环节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注重环节试验与系统研究相结合;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相结合;近期突破与中长期持续发展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

2、新技术相结合;单项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技术的集成组装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争五年内在棉花轻简化高产稳产优质品种与栽培技术、机械化高效生产农机农艺配套和逆境生理与灾害补救措施、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在全省和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重大技术成果。“十二五”期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棉花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有力促进全省棉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基本原则围绕棉花产业需求进行自主创新。重点在适合机械化采收的品种选育、机械化高效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棉花集中成铃技术、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技术创新中突出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

3、,强调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通过集成技术、转化中试示范、组织化服务等形式,促进创新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发挥作用,为我省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3、发展目标棉花皮棉产量稳定在50万吨,产值200亿,新品种新技术10-15个,机械化高效生产设备一套,专利技术和产品5项,建立10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企业,建立棉花品牌2个,市场占有率提高20%以上,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成立棉农协会组织50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万亩。(1)品种繁育:创制优质、多抗棉花新种质10-20份,获得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材料8-10个。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2-3个。选育适合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种植

4、模式的棉花新品种1-2个。选育适合高效制种的新不育系及配组的棉花新品种。建立完善的杂交棉种子纯度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和杂交棉制种田间安全高效制种技术体系。(2)种植:完成麦(油)后棉保优高产技术研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实现麦(油)后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确保棉粮(油)双增双高产。开展棉花轻简化育苗配套技术的研究,实现各种轻简化育苗技术的本地化,制定相关的规程或更新相关已有的规程。完成棉花机械化直播压缩营养钵技术研究,研制棉花直播压缩营养钵成套机械和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基本实现麦(油)后棉机械化高效生产,形成现代机械化植棉的雏形,明显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开展中早熟集中吐絮棉花品种的选育,引进国内

5、外机械进行收获试验,开展机械收获农机农艺配套研究。(3)加工:提高籽棉资源的使用价值,实现环境友好、清洁加工。有效清除皮棉中的异性纤维,提高皮棉价值和品质。实现棉花加工全程机械化和自动化。每吨籽棉加工能耗降低20-30%,加工车间粉尘浓度降低20%以上,烘干废气排放量降低30%以上。实施异性纤维在线清除技术,为纺织工业提供优质生产原料,促进纺织品上档次。以棉籽饼粕为材料,通过生物或物理脱酚技术,去除棉酚等有毒物质,生产出可以食用或饲用的棉籽蛋白粉。(4)农资:开展棉田全套机械化设备的引进与示范工作,筛选机械1套,建立示范区1个。筛选适合湖北棉区机械化相配套的相应农资和技术,为机械收获提供物资基

6、础,筛选新型化调剂1-2个,棉花脱叶剂1个。(5)服务配套: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对重大疫情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一套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开展棉花产业链政策研究与产业发展监测分析,构建棉花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10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企业,成立棉农协会组织50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万亩。二、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基本情况及在国内外的地位国内外的地位及主要优势及特色(1)产量与产值:中国是全球产棉大国之一,本世纪头十年,植棉面积7734万亩,占全球的15.7%,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总产602万吨,占全球的26.3%,位居第一;单产77.3公斤,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3.8%,是产棉大国中单产水

7、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同时也是棉花年消费大国,纺织加工业年需求原棉1000万吨以上,国产棉花自给率仅60%左右,仍需靠进口满足需求。湖北是我国的产棉大省,是国家商品棉花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的五大产棉大省之一。近三年年均植棉面积758万亩、总产52.3万吨、产值86.57亿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仅次于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排在全国第五位,居长江流域棉区之首。全国前五大主产棉区面积、单产和总产情况表面积(万亩)比重(%)总产(万吨)比重%单产公斤/亩比重%全国839410072010085.73100新疆250329.8229040.28115.80135.08山东129315.4098.4

8、13.6776.0788.73河南89710.6963.98.8871.2083.05河北100511.9768.79.5468.3379.70湖北7589.0352.37.2669.9080.48(2)加工:世界各产棉国都非常重视棉花加工领域的新技术与设备的开发,棉花加工产业技术与设备越来越高新化,科技投入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在棉花加工、检验、仓储、交易等方面早已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而且水平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产业的科技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技术储备较为薄弱、行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目前,我省通过“质量

9、保证能力前置审查”的棉花加工企业有600多家,其中,有141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棉花检验体制改革,优化了加工能力布局,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设备工艺基本平衡,加工技术较好,但加工能力略大于资源总量;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采用了较先进的400型棉花加工设备,改进了加工工艺,生产率高,安全性好,节约能源,降低了加工成本,对环境污染小;提高了加工质量,质量保障能力增强,异纤含量低,公信度高,减少了质量纠纷。国家规定,2015年8月31日前,将取消所有的2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加工资质,此后,我省只有141家400型企业具备棉花加工资质,这些企业分布在我省60余个主产棉市(县),其年加工能力累计可达70万吨,完全有

10、能力完成我省生产的籽棉加工需要。(3)栽培技术:湖北植棉科技先进,在耕作制度改革、品种更换、以及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配方施肥和病虫综防等重大技术上大胆创新,麦棉两熟制、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棉、移栽地膜棉、全程化调、杂交棉、抗虫杂交棉、棉田高产高效模式等多项植棉技术为全国首创或推广位于前列。曾有公安、枝江、宜城、京山、石首、武穴等县、市被授予双百棉县。我省棉花纤维品质优良,商品率一般在95%以上,纤维成熟度和强力明显优于其它棉区,素有纺织配棉“钢筋”的美誉。目前,全省已拥有“八宝”、“银丰”、“棉都”等一批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原棉品牌。(4)品种育繁:湖北棉花科研力量雄厚,有一大批棉花育

11、种专家,棉花杂交育种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本世纪以来,先后选育出杂交棉和抗虫杂交棉品种40多个,其中国审棉花品种10多个,我省选育的杂交棉棉花品种在本省和长江流域广泛种植,特别是鄂杂棉10号已成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连续4年成为农业部主导品种。本世纪以来,随着长江流域抗虫杂交棉的推广普及,我省棉种产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湖北杂交棉棉种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业规模湖北目前棉花年种植面积758万亩,总产52.3万吨,棉花种植年均产值86.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左右。我省目前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有141家,加工能力达70万吨,盈利水平6.3亿元,产值135.2亿元。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1)

12、种子企业:全省规模以上棉种企业12 家,平均每年生产杂交棉棉种 600万公斤(约2000万包)。著名的棉种企业和棉种品牌有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太D”牌鄂杂棉10号F1,湖北省种子集团生产的鄂杂棉23F1和铜杂411 F1,华之夏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鄂杂棉29F1、湖北盛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冈杂棉8号F1等。湖北省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不仅为我省棉花生产提供种源,同时也为全国各棉区提供大量的生产用种。(2)加工企业:目前,我省通过“质量保证能力前置审查”的棉花加工企业有600多家,其中,有141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棉花检验体制改革,采用了较先进的400型棉花加工设备,这些企业分布在我省60

13、余个主产棉市(县),其年加工能力累计可达70万吨。省内前5-10位重点企业情况介绍棉花加工企业名称年均皮棉加工量(万吨/年)年均盈利(万元/年)年均产值(万元/年)湖北银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65000湖北银海棉业有限责任公司3.0300061000枝江市白银纺贸有限责任公司1.8200036000公安县楚都棉贸有限公司0.5760013452应城市银海棉花有限公司0.4560012000棉花种子企业名称年均生产种子(万包/年)年均盈利(万元/年)年均产值(万元/年)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00300015000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200200010000华之夏种业公司1501500750

14、0金丰收种业公司13013006500荆楚种业公司12012006000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发展形势棉花是大宗农作物中商品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作物。我国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纺织工业的规模较大,在世界纺织品与服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我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发展棉花生产,除了政策扶持外,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提高植棉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十二五”期间通过提高棉花单产水平、研究推广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实施棉花种子和加工产业化工程、加强良种和良法配套对发展我省的棉花产业显得尤为重要。面临的机遇(1)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为棉花生产提供了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年用棉量在1

15、000万吨以上,而棉花年生产量只有720万吨左右,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棉花生产市场空间很大,棉花东锭西移也为湖北棉花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国内与国际棉花价差逐步缩小:美国等国家正逐步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国内与国际棉花价差在逐步缩小,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 (3)棉田复种指数增加:“十一五”期间通过扩大优势区域生产规模,提高了棉田复种指数,全国棉花面积增加到8300多万亩,我省棉花面积也增加到700多万亩。存在问题及挑战(1)当前我省棉花产业存在七个突出问题:一是植棉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时,比较效益低,植棉面积难以稳定;二是“两萎”病和次生害虫严重;三是原棉质量一致性大幅下降;四是单产水平不升反降;五是棉田多熟间套主次不分,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六是“三丝”问题依然严峻;七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从事农业劳动的群体趋向于高龄化和妇女化。(2)未来我省棉花产业面临的挑战:一是机械化高效植棉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棉花播栽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还没有破题;二是棉花“三丝”不能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原棉的质量和价格,棉花后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