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9485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第五分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理解南京条约的对华危害及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技能:从图表等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前中英国情,尤其是贸易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探究历史背景的意识。(2)利用有关材料,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的分析,尤其是五口通商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养成释读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3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维护民族尊严、积极抵抗外侮的正义壮举,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2)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通过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同时,对林则徐、魏源等积极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产生认同,感悟当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重点与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2、难点: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尤其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说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社

3、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的主权被蹂躏了,中国封建经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控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化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加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最主要的矛盾。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肩负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中国人民革命和一切反抗斗争都开始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翦伯赞)。故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给战后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为重点。五口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以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以林则徐

4、、魏源等代表的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师夷制夷”的主张意义深远。故如何理解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尤其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为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纪念香港回归的两枚邮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场景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场景的对比,所揭示的今昔对比,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外交舞台上的屈辱与尊严。1842年,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朝危机重重啊。由此导入本单元。分别显示单元内各课目录,使学生整体了解本单元核心主线是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2、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1)

5、 背景“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深闭的大门”。由此过渡到第一目。通过材料一、二,引导学生比较战前的中英国情;通过材料三,分析中英贸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表格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说说当时在中英贸易中哪一方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得出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这将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通过材料四,教师强调当时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由于清朝处于有利地位(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从而赢得了大量白银,而英国却相应地流失了白银。“在此种情况下,英国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贸易。”结合图片:1839年停泊在广东珠江伶仃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趸船。通过材料六至九,揭示鸦片输入中国数量激增状况及由此带来的危害

6、。主要从鸦片泛滥引发的社会问题(摧残吸食者身心健康等)、经济问题(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鸦片贸易改变了英国长期贸易逆差的局面,据此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一场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华战争。2) 虎门销烟通过材料十、十一、十二,介绍林则徐禁烟主张的提出及虎门销烟的实施,通过对销烟壮举的评价,落实民族精神教育。3)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结合中英鸦片战争形势图,简单讲述战争发生经过(结合小字及图)。强调在战争中涌现出的如定海三总兵、陈化成、关天培等英勇抗击外敌的英雄,落实民族精神教育。3、师生共同探讨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分析战后中国的变化1)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南

7、京条约主要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其对华危害。据材料十三,结合知识链接,重点分析“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通过梳理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附件、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44),涉及内容有割地、赔款、协定关税、开埠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借土地等方面。说明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作为条约体系的开端,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由此列强由此获得大量经济和政治特权。2) 五口通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材料十四、十五,揭示五口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以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8、,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3) 战后中国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作为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堪称“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4) 以表格形式对战后中国五方面的变化进行小结。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历史分期变化: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社会思

9、潮变化: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4、总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社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反思鸦片战争,结合当下改革开放三十年,认识到只有积极融入世界潮流,才能将民族振兴之路越走越好。资料附录材料一:英国拥有蒸汽机数1835年筑成铁路1830年后20年间1950台1万公里煤产量1795年1836年1000万吨3000万吨生铁产量1793年1840年12.5万吨140万吨棉花加工量1771-1775年1841年500万磅5.28亿磅数据来源:郭豫明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图片: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岸上建筑为各国商馆材料三:乾隆四十六年五十五年

10、(17811790)中国茶叶输英总值(万元)9626乾隆四十六年五十八年(17811793)英国毛织品等输华总值(万元)1687数据来源:白寿彝总主编、龚书铎主编 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1919)(上)材料四:据估计,自1571年马尼拉开埠到1821年墨西哥独立,前后250年间,由墨西哥运到马尼拉的白银总数约4亿元,其中至少有1/4约1亿元流入中国。西欧由英国向中国输入的白银估计不下5亿元。郭豫明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五:图片:1839年停泊在广东珠江伶仃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趸船材料六:时间英国输华鸦片量(单位:箱,约100或120斤) 乾隆五十

11、二年(1787) 200箱嘉庆五年到九年(18001804)每年平均3500箱 嘉庆二十五年到道光四年(18201824)每年平均7800余箱 道光十四年(1834) 218000余箱 道光十八年(1838) 400000余箱 数据来源:白寿彝总主编、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1919)(上) 材料七:p 刘韵珂:“黄岩一邑,白昼无人,竟成鬼市”。p 魏源:“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与洪水猛兽”。材料八:据估计,鸦片战争前十年中国流出的白银平均每年达五六百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的1/10。郭豫明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增订本),华东师

12、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九:乾隆五十九年(1794) 一两白银折换铜钱1000文左右道光十八年(1838) 一两白银折换铜钱增至1600数据来源:白寿彝总主编、龚书铎主编 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1919)(上) 材料十:p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p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集公牍,第59页)材料十一:图片虎门销烟销烟池遗址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之虎门销烟材料十二:马克思充分注意到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他写道

13、:“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最高潮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8页。) 材料十三: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水准货 物单位(1843年)前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棉花棉纱头等白洋布二等白洋布本色洋布斜纹布担担匹匹匹匹24.1913.3829.9332.5320.7414.925.565.566.956.955.565.5677.0258.4576.7878.6473.1962.

14、73注:旧税率包括粤海关所征正税,及各种额外勒索在内,为进口货实际负担的税率。新旧税率都是按道光二十三年市价折算的。(引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59页)材料十四:英国输华货物总值p 1837年至1839年平均每年不到100万英镑p 1845年增至239万多英镑 其中棉布、棉纱的输华 从1842年的71万多英镑 增长到1845年的173万多英镑数据来源:郭豫明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十五:1843年(广州一口)1855年(上海、福州、广州三口)茶1300多万斤8400万斤生丝不到2000包56000多包数据来源: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红旗出版社材料十六:p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海国图志50卷本,卷24第2页板书设计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年)战前中国 闭关锁国 出超英国 殖民扩张 入超鸦片走私虎门销烟(1839)林则徐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