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9052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川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1月份历史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政治体制改革 D.“一国

2、两制”构想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 ,那满洲人不来危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完整准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对统治具有双重意义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A B C D 3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

3、指的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这指的是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5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社会责任感 维护社会稳定 禁绝

4、个人欲望 A B C D6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 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 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7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

5、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 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 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 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 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8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这一政策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C证明了宋代市坊仍旧分区 D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91929年美国最税率是24%, 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

6、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B. 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C. 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 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10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

7、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C D12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13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

8、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14“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 政府“不抑兼并” B. 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 重农抑商政策 D. 封建土地私有制15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内容D、邓小平改革开放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6历史学家陈旭麓

9、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17有人认为:“英国政治体制确立得很早,但是因为没有刚性宪法,而只是一些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所以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这部条文并不复杂、也没有面面俱到的美国1787年宪法。”此观点认为,使1787年宪法“最有生命力”的是A. 没有传统束缚且颇具创新能力B. 形成了分权制约的控制平衡机制C. 内容条文简洁但领域广泛D. 确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宪政体制18读图。导致1956年和

10、1965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A B C D19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 “百家争鸣”、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

11、、理学盛行20下图为1942年宋氏三姐妹参加重庆市民献机报国仪式。1941年,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向全国推广“一元献机运动”。张治中给全国国民兵团第一次献机仪式写下如此标语:“立体战争空军第一愿我同胞献机救国。”这一运动反映出A. 国民政府尝试动员民众力量巩固国防B. 国民政府开始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C. 国民政府借献机运动搜刮民财D. 中国空军摆脱对美苏军事机援助的依赖211969年3月,苏联军队对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自言自语道:“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毛泽东此话的含义在于A. 美国政府隔岸观火 B. 美苏关系由冷转暖C

12、. 美国政府扩大侵华 D. 中美关系可能改善22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A. 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23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

13、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 汉代内外朝 B. 唐代三省制 C. 明代内阁制 D. 清代设军机处24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 C. D. 25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 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 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 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二、非选择题(三题,共50分)2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