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8904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惠州仲恺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用时: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48分)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是大宗,余子分封,为小宗,大宗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在鲁国内部继承大位的是嫡长子,成为鲁国国君,反过来说,鲁国国君也一定是嫡长子,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在诸侯国内部,故A项排除;CD两项都是在诸侯国内部分封的,是小宗,排除。【点睛】“鲁国

2、的宗法体系中”是解题关键。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可能性最大A. 甲同学有纯正的贵族血统B. 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商因病阵亡D. 丁同学是西周王室成员,智慧又儒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主要有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其中以王族的分封为主体,故被封为诸侯王可能性最大的应该是西周王室成员,D项正确;有纯正的贵族血统,有可能但不是可能性最大,排除A;分封的至少是贵族,平民是不能被分封的,排除B;分封是

3、以世袭为特点,不是军功,排除C。故选D。3.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涉及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根据所学,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是君臣关系,也是等级从属关系,也是大小宗的关系,正确,排除A,选择D;但是周王对各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诸侯有很大的权利,所以排除,排除B、C。故选D。4.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4、,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C. 修长城 D. 统一文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诸侯分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秦始皇解决诸侯割据纷争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而其他三项都是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但与他解决诸侯问题无关。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除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

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分封制和郡县制虽同为地方管理制度,但两者地方管理立意和思路不同,所以错, 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所以 错。 是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6.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有A. 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 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C. 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 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

6、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B项正确;A项是消极作用,且表述片面和绝对化,排除A;秦朝的统治只二世而亡,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积极作用,排除。故选B。7.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当然主要指刘邦的后代)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

7、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选A。B与材料中所强调的“有功异姓也能封侯”相悖,C与D不是其主要目的。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对地方管理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 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 完善中央集权制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 保证决策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同时议政,互相

8、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A项正确;材料同地方无关,即同中央集权无关,B、C排除;D项不是目的,排除。故选A。9.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设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常常因为大权独揽对皇权形成威胁,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散相权。根本目的就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主义的加强,因此A

9、项符合题意;B项中“民主政治”表述错误;C项是材料要表述的现象,而不是本质;D项说法错误,“丞相”属于中央,不属于地方。故选A。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终伴随着的矛盾有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相权与王国相权与宦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始终伴随的矛盾主要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正确,A项正确;两项本身不是直接的矛盾,且宰相在明朝已经废除,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1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 国初定

10、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 “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 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对选项所传达的信息要与课本中内容相对应,A是皇太极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是康熙时设南书房,D是雍正时设军机处,相比较而言,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前期最重要的加强皇权的措施,也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12. 我国古代丞相这一官职从设立到最后被废除的演变历程,体现了(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 政令统一的

11、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 的政治制度,题目中涉及到的丞相的变化是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B项是其目的,C表述错误DA从属于B项。13.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夺取采矿权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即由商品倾销向资本输出转变,各选项中均是西方资本输出方式的具体表现,均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D项。考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转变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

12、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14.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 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 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 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由外国领事裁决,中国无权管理。因此领事裁判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不能完整的行使司法主权,中国的

13、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选C。领事裁判权涉及的是法律领域,与贸易无关;ABD项说法明显错误。点睛: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15.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A. 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B. 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C. 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D. 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答案】B【解析】【详解】

14、本题考查美国“门户开放”,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是为了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故B正确;A项排斥表述错误,排除;C项取消表述错误,排除;D项独享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16.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 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 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 惩办反帝爱国官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

15、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这主要表现在领土主权军事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后来的附件,在条约内容中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司法主权,正确,D项正确,排除A、C;军事主权此时没有破坏,错误,排除B。故选D。18.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大国立即提出:“决不能容许日本占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