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867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提高知识讲解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分类(一)【学习目标】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了解“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两种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2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要点梳理】要点一、简单分类法 1分类法的涵义: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

2、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2分类的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要点诠释:分类中要注意的问题(1).确定分类的标准当分类的标准确定后,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2).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提供关于事物的更多方面的信息。例如,利用交叉分类法,Na2CO3既可以是钠盐,也可以是碳酸盐。又如,以下四种酸的交叉分类见下图:(3).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即采用“树

3、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确定更细的标准,对同一类物质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法便于系统认识物质,强调了不同类别物质的内在联系,每一类物质之间没有交叉关系,培养了思维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要点二、化学物质的树状分类法要点诠释:【高清课堂:物质的分类】1氧化物:(1)氧化物的分类从组成元素分:金属氧化物,如CuO、Al2O3;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从性质上分:(2)注意: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H2O属不成盐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酸:按

4、酸是否含氧元素,可分为H2SO4按照上面的分类可以是二元酸、强酸、稳定性酸、难挥发性酸。3碱:按溶解性,可分为4盐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按酸碱中和反应程度,可分为Na2CO3属于含氧酸盐、正盐、钠盐、碳酸盐等。要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要点诠释: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5、固 液 硫酸铜溶液、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现将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列于下表中。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 nm1 nm100 nm100 nm分散质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无有无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牛奶泥水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6、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要点四、胶体及其性质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我们把这些分散质粒子称为胶体粒子。胶体具有一些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性:2、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

7、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 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3、Fe(OH)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2)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

8、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胶体的分离。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4、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胶体的粒子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使胶体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

9、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要点诠释:胶体粒子带电规律不同胶体粒子吸附不同电荷,所带电性也有所不同。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4)胶体的聚沉: 要使胶体粒子转变为悬浮粒子,就要破坏胶体的介稳性,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向胶体里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

10、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要点诠释:使胶体聚沉的方法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加入的电解质在分散剂中电离,产生与胶体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斥力,从而凝聚成大的颗粒而沉淀。如江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就是江河水中的胶体粒子遇到海水,胶体粒子所带电荷被海水中的电解质中和而聚沉下来,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加入与原胶体粒子带有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原因和相同。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如果混用容易沉淀变质;方法和都是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而使胶体粒子转变为悬浮粒子而发生聚沉,这在实际中也得到应用,如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用明矾净水等。

11、有时候则需要避免胶体发生聚沉,如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混用容易形成沉淀,所以墨水不能混用。加热加热可以加快胶体粒子的运动速率,增大胶体粒子的碰撞机会而使胶体发生凝聚。久置在放置过程中,胶体粒子由于相互碰撞而逐渐凝聚。如果聚沉后的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就是凝胶。要点五、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无机反应规律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高清课堂:物质的分类】要点诠释: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

12、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与H2O不反应。(一)金属的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得无氧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2、与酸反应(1)金属活动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H2(2)金属与HNO3、浓H2SO4不发生置换反应3、与盐溶液反应(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例如:Fe+CuSO4=Cu+FeSO4(2)K、Na、C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与盐溶液不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比较复杂。(二)非金属的性质1、与金属反应2、与非金属反应3、与氢气反应 4、与H2O的反应 C+H2O(气)CO+H2 (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1

13、、与H2O反应: 碱性氧化物(易溶)+H2O碱(易溶)例如:K2O+H2O=2KOH CaO+H2O=Ca(OH)2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例如:Na2O+SO3=Na2SO4 3、与酸反应:碱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四)酸性氧化物发生的反应1、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水酸 例如: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注意:SiO2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3、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例如CO2+2NaOH=Na2CO3+H2O注意:难溶性

14、的碱与酸性氧化物不反应(五)碱的性质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与酸反应: 碱+酸 盐+水3、与盐反应:强碱+弱碱盐弱碱+强碱盐 即强碱制弱碱例如:3NaOH+FeCl3=Fe(OH)3+3NaCl;KOH+NH4Cl=NH3H2O+KCl,若反应物是浓溶液或加热时,则NH3H2O分解生成NH3+H2O4、难溶性碱的不稳定性: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难溶性碱碱性氧化物+水 例如:Cu(OH)2 CuO+H2O ; 2Fe(OH)3 Fe2O3+3H2O强碱稳定,受热难分解(六)酸的性质1、与金属反应(见前述)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3、与碱反应:碱+酸 盐+水4、与盐反应: 强酸+弱酸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