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8535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第四中学2020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考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考试时间:历史政治地理共150分钟 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2.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最能说明 A.儒生具有强烈的入世情节 B.儒家和道家思想具有兼容性C.孔孟之道具有一定的局限 D.道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

2、富3.鲁迅曾经这样评价李大钊:“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对于此处的“先驱者”的准确理解是 A.第一个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B.是向封建道德发起进攻的主将C.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4.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5.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

3、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B.天赋人权学说 C.人民主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6.鸦片战争后,汉语开始大规模地输入外来词,其中英源外来词占了42.98%,音译是外来词的重要形式,例如:勃列西领(总统),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了解 B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C效仿西方代议制度 D西学为民众普遍接受7.1903年6月29日,上海公共租界发行的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章太炎的文章,文中直呼光绪之名,称之为“载恬小丑”,清政府联和租界工部局,将章太炎等人逮捕入狱,制造轰动一时的“苏报案”。该案与哪一思潮的

4、发展有关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8.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材料中的“哲人”主张 A.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C.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9.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A.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B.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C.放弃了本民族的历

5、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D.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10.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民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 A.有利于人们摆脱宗教束缚B.为德国统一提供理论武器C.强调教权高于世俗国家权力D.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1.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

6、成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1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13.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7、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三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

8、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近现代西方哲学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分析200年前中国文化热对欧洲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

9、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材料二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要拥护那德先生

10、(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

11、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请回答:(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019年秋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5:ABDBC6-10:ABCCD11-12:CA二、材料题13.(1)孔子:仁、礼和中庸. 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12、。(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官的科举制度。意义:有益于欧洲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启蒙。14.(1)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涉及的批判对象: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2)不同:梁启超:政治领域;陈独秀:思想文化领域。(3)西方: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逐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人文主义宣传思想解放、理性主义宣传建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中国: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封建君主

13、专制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弱小这三者使思想解放滞后。15.(1)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为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