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78513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对外开放的论述 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一、规划纲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规划纲要明确了珠三角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规划纲要首次确立了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布局的五大战略定位,要求继续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强化了珠三角地区继续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为今后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提供了有力支撑。“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赋予珠三角地区更大的自主权。有这一尚方

2、宝剑,必将有力地激发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规划纲要开辟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广阔空间。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推进粤港澳三地更加紧密合作等,使政策扩大至粤东、粤西、粤北,使广东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港澳台及东盟地区的合作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提振了社会各界对广东改革发展的信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我省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批准规划纲要,充分表明国家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3、,不仅极大地提振全省人民应对危机的信心,而且也给予国内外关注广东发展的各界人士倍添信心。这是攻坚克难,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的最有力的武器。二、规划纲要内容概述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批复及规划纲要总共3万多字,其中规划纲要包括前言和12部分,分别为:前言,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六、统筹城乡发展,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十一、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十二、规划

4、实施的保障机制。规划纲要共232个段落,29620字。其中“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分为5个方面:一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二是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三是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四是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五是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整个部分共19个段落,3797字。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五个着力、六个率先”的指导思想、“五大战略定位”、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九大任务”。“五个着力、六个率先”的指导思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5、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五大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九大任务。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下九大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

6、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三、关于前言部分的论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

7、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四、关于第一部分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在“(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中提出: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率

8、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

9、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

10、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

11、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三)重要意义”中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

12、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五、关于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的论述在“(一)指导思想”方面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13、,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二)战略定

14、位”方面提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六、关于第四部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论述在“(三)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中提出: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区,支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共建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深港创新圈,加强穗港产学研合作,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的区域创新布局

15、。支持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创新发展模式试验。实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试点,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完善创新平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制度,强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重大创新平台。到2012年,建成具有现代运行管理机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100家创新平台。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国际化创新体系。七、关于第七部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在“(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中提出: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优化人口

16、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建设深圳通讯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惠州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珠江口东岸地区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在“(五)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中提出: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粤东、粤西、粤北及周边省、区的相邻地区。要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