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8503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江苏南京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南京市上新河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http:/www.DearEDU.com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卷上)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2、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讲的是什么手工业发达? A、冶金业 B、制瓷业 C、丝织业 D、造纸业3、宋代的商业活

2、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宋代东京的辉煌4、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5、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6

3、、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7、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8、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9、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

4、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 B、 C、 D、1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1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

5、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2、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13、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反映了青少年喜爱穿:A、中山装 B、列宁装 C、军服 D、西装14、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B、分配方式的转变C、管理方式的转变 D、审批方式的转变15、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红军长征过程 B 、解放

6、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1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A、互联网 B、报纸 C 、广播 D、电视17、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8、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9、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

7、强殖民扩张的实力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C、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 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21、垄断组织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的腐朽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22、罗斯福新政的最重要影响是:A、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B、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C

8、、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A、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福利国家的发展C、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D、新经济的出现2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实行计划经济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行市场经济25、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对苏联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 B、霸权主义的推行C、个人的专制独裁 D、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6、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9、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

10、节约28、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29、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C、区域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0、“The IMF is an organization of 184 countries, working to foster global monetary cooperation, secure financial

11、stability”这个国际组织IMF是: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联合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贸组织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12分)31、阅读下列材料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宣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请根据这一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下面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求:尽可能多方面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时要有理有据。 旧习难改

12、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三、问答题(32题14分。33题14分。共28分)32、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14分)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

13、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33、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14分)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卷命题说明本次命题是对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考试的一次尝试,试题的命制按照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并参考了上海、台湾及美国的一些命题方式。试题体现了基础性,更注重灵活性、开放性、现实性和开放性,强调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由于我们学生的能力有限,估计试题偏难。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CABACBDBCACA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BDDDBDACDBBACC二、材料分析题:31、评分标准:(共12分)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分析。(3分) 根据材料提出两个合理分析。(6分) 根据材料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