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7661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卷(2006-5-30)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3页,第卷4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新特点突出表现在A手工业中心冶铁业的出现 B灌溉技术的运用C中原市场的形成与封建城市的兴起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2下列对史记的叙评正确的是 A叙述了战国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B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编写方法以编年纪事为主,人物传记为辅 C司马迁回避了汉武帝时当朝的

2、历史3下列有关敦煌莫高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隋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B反映了我国长期和印度中亚文化交流的现象C反映了高超的雕刻、绘画技艺 D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4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台湾和大陆的联系B加速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C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 D防止西方殖民者侵扰台湾5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 D外国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6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1895年后清朝政策的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十一条

3、的签订A B C D7戊戌变法法令对顽固派势力打击最严重的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C撤并机构,裁汰冗员 D废八股取士8辛亥革命前,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9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10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是基于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二七惨案的教训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D抗日斗争的需要11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

4、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批判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12抗战时期,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的出现直接反映了 A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B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13土地私有现象在我国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1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5、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经济建设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A B C D15.七千人大会前,党和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D以提高粮棉产量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16建国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其意义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D通过和平方式废除了剥削制度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注重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要是为了 A维护中国人民

6、的最高利益 B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D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9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 B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2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历史条件是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暴露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人类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马、恩的

7、天赋及其实践活动A B C D21亚洲觉醒时期的革命运动,与亚洲革命风暴时期革命运动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是A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 B性质上属于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无产阶级成为革命斗争的主力 D主要用和平方式进行斗争2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 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23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全面干预经济是新政影响中最为深远的一项措施C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D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益高涨的无产阶

8、级革命运动24以下历史文献中,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A波茨坦公告 B大西洋宪章 C北大西洋公约 D开罗宣言25.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A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B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D新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建设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共39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摘自史记

9、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摘自战国策材料三: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摘自北宋平土书序材料四: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摘自雍正王朝请回答: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材料的思想主张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一致性是什么?

10、(4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哪些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史实,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材料二: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

11、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材料三: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50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并简要评述其意义。(8分)2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府颁

12、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其中,提出了“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要求,明确地表明了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从现在起,教育应该普及于全体人民(贵族前武士农民手工艺人商人和妇女),要使农村中没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没有文盲成员。做父母的应该充分了解这个政策,并且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们的教育,决不能使孩子们受不到教育。” 1872年,随着学制令的颁布,日本各省又设立了6所省立师范学校,地方政府设立了82个师资训练中心,以培养师资,满足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 在学制令颁布以前,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就把教授儒学的昌平坂学问所改成“大学校”。同年12月,又改称为“大学”,还把教授西方

13、文化的开成所改称为“大学南校”,把教授西方医学的医学所改称为“大学东校”。到1877年4月,大学南校和大学东校又合并成“东京大学”。与此同时,工部省于1871年4月设立了“工学寮”(或“称局”),建立了工学校,到1877年改称为工部大学校,1866年又成立了东京大学的工学院。 据1872年调查,在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已达380人。从1868年至1874年,共有550多名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日本的教育和科技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1868年到1911年,约有170位外国教师在日本大学水平的学校里任教,其中142位是在前半期聘请来的。 评述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和作用。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2分。29北宋和元朝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