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7058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1.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的建立者禹;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井田制和分封制。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这一问题,培养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总结归纳夏朝的灭亡、商朝晚期人民的反抗、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阶级社会中推

2、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奢侈荒淫,广建宫殿园林;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商朝统治已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障碍,因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胜利,解除了商朝统治者对人民的残暴压迫。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4.西周统治者为了巩

3、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应让学生认识,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教学要点一、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2.夏朝的统治范围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2.盘庚迁殷3.商朝的统治区域4.商纣王的暴政5.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三、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1.武王伐纣2.西周的建立3.西周的强盛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周厉王的暴政和“国人暴动”2.西周灭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五、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2.分封制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

4、始。本节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分封制为何能够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二、在讲授本节课具体内容前,应先向学生介绍本节教材的基本线索,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整体了解。基本线索: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和分封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770年,为东周所代替。三、“夏朝的建立”一目,教材分三个方面作了说明。1

5、.夏朝的建立;2.夏朝的统治范围;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1.夏朝的建立。教师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二,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家天下”的局面,禹建立了夏朝。禹死之后,禹之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讲此内容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禅让制的内容,然后再讲世袭制。对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第三,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夏朝的统治区域。夏初建都阳城,其统治区域西

6、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桀的暴政: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说明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汤灭夏,可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给学生分析:主观方面,教师最好能参考史料概述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完成灭夏的准备;然后讲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为号召,灭亡了夏朝。客观方面,是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们的不断反抗,加速了夏桀统治的瓦解。四、“商朝的兴衰”一目,教材从五个方面作了介绍,有些要掌握,有些只需阅读了解,教师可依次讲述:1.商汤建国。说明汤灭夏后,建立商朝,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定都于亳。2.盘庚迁殷。教师要讲明

7、: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政局常发生动荡,商王曾多次迁都。盘庚迁至殷后,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3.商朝的统治区域。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地图。此图为商朝势力最大时的统治区域,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商纣王的暴政。主要表现在:第一,奢侈淫乐,荒淫无度,如修建许多宫殿苑囿,终日饮酒作乐。第二,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如创设“炮烙之刑”。教材所引史记殷本纪史料,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5.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这是课文的小字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两点:第一,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第二,“人祭”和“人殉”。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甲骨文中奴隶形

8、象”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奴隶的悲惨处境。五、“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一目,教师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教学。1.武王伐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讲述时应从三个层次说明。第一,商纣王的暴政。上面内容已谈过,在此可说明,正是由于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军队的阵前倒戈。第二,周国的强盛。尽管商纣王残暴,但如果没有周国的强盛,也不会出现“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周国的强盛,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重点应放在周文王时期,任用姜尚、周公旦,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三,武王伐纣。说明文王死后,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

9、备灭商。他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经过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灭商朝。此内容讲完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2.西周的建立。教师扼要指出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即可。3.西周的强盛。强盛的表现:周是世界的大国;国内各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了。六、“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周厉王暴政和“国人暴动”。周厉王的暴政,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最后归纳概括为:贪财好利,专山林川泽之利,监视和杀戮国人,拒谏孤行。“国人暴动”是本课重点之一。教师应先解释“国人”的概念。即西周的庶民,称为“国人”,也属

10、于被统治阶级。他们身份比奴隶自由,有自己的一些耕地,但要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还要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关于“国人暴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爆发的时间:公元前841年。第二,爆发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庶民和奴隶的反抗。第三,经过:镐京的庶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第四,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2.西周灭亡。教师向学生说明两点:第一,“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第二,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要求学生掌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

11、最后说明西周灭亡后,申侯、缯侯等迎立太子宜臼为周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在本目课本内容讲完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七、“井田制和分封制”一目,是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井田制。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分析说明。所谓“井田制”有两种含义,一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二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讲述井田制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

12、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2.分封制。在讲述“分封制”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征战,征服了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第二,分封办法: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拱卫王室。第三,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带

13、兵随从天子作战。第四,分封的作用: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第五,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识读西周王朝和周边各族形势图,使其掌握主要诸侯国地理位置。资料和注释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禹是夏朝的建立者。按照传统的禅让制,部落联盟本应举荐皋陶(GoYo)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又推荐东夷的伯益作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相反地,他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位。最后,启把伯益杀掉。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禅让制的废除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

14、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已瓦解,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礼记礼运记载:在氏族公社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所谓“大同之世”。礼运又描述夏朝后来的情况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

15、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亦即阶级社会。夏朝的国家组织古代文献记载了一些有关夏朝国家组织的情况。王亦称天子,王之下有“百吏”,主要官吏有羲氏、和氏,掌政教和农业生产;有牧正、庖正、车正等,分管畜牧、膳食、车服等事;六卿掌军事。又有法律和刑罚,主要是用于镇压奴隶们的反抗行为。夏有监狱,著名的监狱叫做“夏台”,也叫做“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夏桀曾在这里囚禁过商族的首领汤。夏朝的灭亡启之子太康继位,好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首领羿赶走太康,夺得王位,史称“太康失国”。此后,中原地区部族、封国之间战争频繁。太康弟中康之孙少康长大,联合拥护夏的势力,得以复国,史称“少康中兴”。少康之后的第六代孙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孔甲之后,三传至桀。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大败夏桀。桀被放逐而死。夏朝共传14世,17君。盘庚迁殷盘庚是商代第二十代王,在他以前有五次迁都和九世之乱。史书尚书盘庚记载,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