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7055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前自主学习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_铁路。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新中国建立以后,相继修建了_、兰新等铁路与西南、西北联系。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_位、世界第_位。2_年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_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3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_架设。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4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

2、初,清政府在_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但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它是由英国商人建造的由上海至吴淞的淞沪客运铁路。其命运是被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拆毁并掷人大海。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运行的火车因慈禧迷信的缘故,不用蒸汽机做动力,而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些看似笑话的往事,说明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今天中国的铁路已修上了世界屋脊,中国的陆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1近代以前的交通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平民百姓外出多为步行。2近代以来的交通(1)铁路运输晚清时期a19世纪80年代初,清

3、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b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民国时期:铁路修建进展缓慢。新中国时期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方便了西北、西南地区人们的出行。b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公路交通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后来,汽车相继在各城市出现。清末民初,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人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

4、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例1】下列关于我国近代铁路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松沪铁路B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C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极为迅速 【变式题1】铁路是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其主要的因素不包括 ( )A速度快、运力大、运费低廉 B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C清政府一开始就大力支持铁路建设 D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知识点二水运和航空1航运业(1)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2

5、)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此后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因而呈现萎缩的状态。2航空业(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例2】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 )A外国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的军事

6、工业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D中国的民族工业 【变式题1】以下有关新式交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促进了经济发展 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 B C D知识点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通讯工具变迁的表现(1)旧中国通讯的发展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擅自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无线电: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始出现无线电台和无线电报局。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电话公

7、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但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2)新中国通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2通讯工具变迁的作用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例3】下列结合正确的是 ( )A丹麦第一个电报机房B广州一一第一个电报机房C上海中国第条有线电报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变式题3】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是主要用于 ( )A军舰之间通讯 B官府通话 C民用

8、聊天 D通商贸易巩固测试11903年,一军人从满州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 )A没有直达的火车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旅行再到哈尔滨C乘坐东省航线的飞机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件说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3甲午战争后铁路兴修猛然增多,下列与此无关的因素是( )A列强的激烈争夺B清朝官员改变观念C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D经济的迅速发展4下列机车中,不属于常速列车的是

9、( )A蒸汽机车 B磁悬浮列车 C电力机车 D内燃机车5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 )A福建船政局的成立 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 D怡和公司的成立6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 ( )A北京广州 B北京武汉 C北京上海 D北京天津7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C冯如 D陈纳德8“不需鲤寄予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首诗描述的交通或通讯工具是 ( )A电话 B寻呼机 C飞机 D火车9如果你今天在北京旅游,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有 ( )公共汽车 地铁 城市轻轨 内河航运A B C D1120世纪90

10、年代以后,中国轮船运输业趋于萎缩,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水上交通业技术落后 B港口建设严重滞后C铁路、公路和民航业快速发展 D旅游业快速发展12铁路是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里程已达27 69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材料二 1880年剖铭传奏涛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凡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筑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答案,略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