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6819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白蒲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效果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2.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2、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3.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曲辕犁的推广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5.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

3、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6. 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7.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

4、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8.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9.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

5、商品经济的发展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10. 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11.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6、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12.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13.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A.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落属国贡品D. 官营手工业14.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 产生于民间的

7、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5.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16.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

8、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1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8.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19. 1

9、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20.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

10、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 辛亥革命的推动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21.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22.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

11、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23.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4.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12、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 26.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7. 下列材料描

13、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选项描述所指对象A“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翻车B“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灌钢法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D“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海上丝绸之路A. AB. BC. CD. D28.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29.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

14、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0.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

15、货币二、问答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