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6717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指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端正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写字、听说、阅读、观察与思考、写作等多方面的习惯。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带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工具作用,因此,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之间的有机结合,可有助于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和提升自我思想认识的过程中更具有方法和针对性,提升其语文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贯穿融合到语文课堂中,以此不断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强化和巩固其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语文课

2、堂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与使用是学生对一种技能的掌握,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惯,包括预习、朗读、写作、听说、独立思考等各种学习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在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结合的过程中,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不断地延伸,尤其是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老师则应把学生在低年级的一些学习习惯进行进阶式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和塑造学生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语文高效高质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创设预习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即预习活动,老师应注重对学习氛围的创造。所谓“行为教育”也即是身教重于言教。小学生

3、养成教育的内容中,行为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学生行为的主导可帮助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端正,并因此而逐渐养成并强化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前的预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激发学生在预习中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以此才能逐渐培养和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则要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来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预习意志。例如,在学生预习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时,老师可精心预设这样的问题:课文中讲的是哪一位伟大发明家?写了一篇什么故事呢?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呢?他是怎样救妈妈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并要求预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问题的解答。由于预习一般是在

4、课外完成,因此老师可鼓励家长与学生的预习进行配合协作起来,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预习,而且家长应对孩子幼小的预习进行“有形的”奖励,让学生能不断在预习中保持积极性,并逐步意识到预习的意义和作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并达到预习的效果与质量。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背诵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离不开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朗读与背诵,通过加深记忆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意识到朗读、背诵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对经典诗文进行熟读、背诵,增强其语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逐渐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的深入实践中,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

5、高的要求和标准,其中要求老师、学生必须使用流利、正确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也应带有个人思想情感,并通过反复的积累与储备记忆,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其文学审美情趣,可实现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在辅助资料或工具书的协助下,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朗读、背诵的时间,并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会读好书,并从中有所收获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老师可制定一些鼓励阅读的制度,如通过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并掌握正确的阅读、背诵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情感的朗读、背诵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学习

6、兴趣,并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观察及爱写作的学习习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水平及学习技能,必须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学习习惯。那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对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针对性引导与培养,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学会有效地观察,尤其是逐渐让学生掌握到看图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例如,可引导学生观察时以顺序为观察方法,观察事物的重点,并注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观察和思考主要是停留在学生动脑的思想活动,对生活、事物的观察过程,需要学生在动脑的同时,

7、还要善于联想和思考,把事物所具有的价值、趣味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此时老师可这样引导:“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其人生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我们学完了之后都为之感到同情,要是这位小女孩真的来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到同学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呢?会怎样对待她呢?”,在这种问题的引诱下,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带她去游乐园玩耍”、“我想和她一起去吃好吃的,和她一起分享各种有趣的事情”在这种学习氛围下,老师拟定出作文题目小女孩来了,并组织学生

8、将自己的想象通过一篇作文表达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思考、观察以及联想的过程,带动学生产生写作兴趣,逐渐养成思考之后乐于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综上所述,小学生养成教育与语文课堂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应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逐渐使其养成在听说读写、思考等多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更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许丕强.浅析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7,23(2):426.2崔秀丽.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14(12):112.3李国平.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速读(上旬),2016,23(7):170-171.(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关王庙乡杜庄小学 46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