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5425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零诊模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零诊模拟)月考化学试题1.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A. 溶解 B. 渗析 C. 蒸馏 D. 分液【答案】A【解析】上述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有渗析、蒸馏、分液;正确选项A。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氯化铵的电子式为B. 乙酸分子的结构式:C.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二甲基-3-乙基庚烷D. 四氯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用语就是化学的专用术语,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

2、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等等;正确运用化学用语要求去分析问题。详解: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选项中的Cl-离子没有写出周围的8个电子,且Cl-是阴离子,根据电子式的写法要求,要有方括号,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中-OH应该分开写,写成-O-H形式,否则该结构仍然是乙酸的结构简式,B选项错误;的结构是键线式,是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一种表示方法,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该烷烃的名称是: 2,5-二甲基-3-乙基庚烷,C选项错误;D选项是CCl4的比例模型,Cl的原子半径比C原子大,题干CCl4的比例模型中Cl原子半径是小

3、的,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C。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将纤维素和稀硫酸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 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用来做肥皂 肥皂可以通过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即发生皂化反应制得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花生油和柴油A. B. C. D. 【答案】C【解析】水解后的溶液中的硫酸未被中和,错误;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因此,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正确;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皂化反应,可生成肥皂, 正确

4、;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错误;淀粉、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聚合度n不同,因此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错误;植物油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反应后液体不再分层,而柴油为烃类,不溶于水,液体分层,可鉴别, 正确;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都相同B.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C. 在稀

5、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为57.3 kJD. 由N2O4(g) 2NO2(g) H=-56.9 kJmol-1,可知将1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56.9kJ【答案】A【解析】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经无关,所以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都相同,故A正确;B.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2H2(g)+O2(g)2H2O(g) H=-

6、483.6 kJ/mol ,-241.8kJ/mol不是燃烧热是反应热,故C错误;C. 因为浓硫酸在稀释时放热,所以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1,若将含浓硫酸0.5 molH2SO4的与含1 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C错误;D. 因为N2O4(g) 2NO2(g) H=-56.9 kJmol-1,为可逆反应,所以将1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56.9kJ,故D错误;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知识。反应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

7、指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解答本题时抓住概念间的区别进行判断。5. 有机物X、Y、Z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的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 Y和Z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C. X、Y、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D. Y的分子式为C7H10O【答案】D【解析】A. Z的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A错误;B. Y中碳碳双键、醛基和Z中的羟基都具有还原性,不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故B错误;C. Y、Z

8、分子中碳原子是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D. Y的分子式为C7H10O,故D正确;故选D。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后倒入蒸馏水C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D检验溶液中是否有N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A项,NaOH具有强腐蚀性,应用玻璃器皿称量NaOH固体;B项,稀释

9、浓硫酸时应“酸入水中”;C项,盐酸具有强酸性,用盐酸浸没铁钉验证铁的析氢腐蚀;D项,检验NH4+的原理是NH4+OH-NH3+H2O,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详解:A项,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应用玻璃器皿(如烧杯等)称量NaOH固体,A项错误;B项,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得多,直接将水加入浓硫酸会使水浮在浓硫酸表面,大量放热而使酸液沸腾溅出造成事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B项错误;C项,钢铁在中性或酸性很弱的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盐酸具有强酸性,用盐酸浸没铁钉验证铁的析氢腐蚀,C项错误;D项,检验NH4+

10、的原理是NH4+OH-NH3+H2O,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NH4+的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原试液中含NH4+,D项正确;答案选D。7.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XYWB.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W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答案】D【解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假设W是第一周期,则W为He元素,最外层为2,那么Z、Y、X的最外层分别

11、为7、6、4,此时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不符合题意,故假设不成立。W应处于第二周期,X、Y、Z处于第三周期,设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2,Z最外层电子数是a+3,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4,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a+(a+2)+(a+3)+(a+4)=21,解得a=3,故X是Al元素、Y是P元素、Z是S元素、W为F元素。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XYW,故A正确;B、W为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单质氧化性WZ,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Y,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故C正确;D、

12、非金属性ZY,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ZY,其他价态不能根据非金属性比较,D错误。故选D。8. 如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A. NH3(H2O含紫色石蕊试液),红色喷泉B. 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C. HCl(H2O含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喷泉D. NO(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B【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故形成蓝色喷泉,A错误;因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为无色,

13、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无色喷泉, B正确;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盐酸溶液显酸性,石蕊遇酸变红,故形成红色喷泉, C错误;NO为中性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无法形成喷泉,D错误;正确选项B。9. 对某溶液中部分离子的定性检测流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步骤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B. 可以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无色气体C. 步骤反应A13+3HCO3-=Al(OH)3+3CO2D. Fe2+遇铁氰化钾溶液显蓝色【答案】A【解析】A、步骤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

14、体为氨气,经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X溶液为偏铝酸钾,选项A正确;B、无色气体是氨气,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无色气体,选项B错误;C、步骤反应A1O2-+H2O+HCO3-=Al(OH)3+CO32-,选项C错误;D、Fe2+遇铁氰化钾产生蓝色沉淀,选项D错误。答案选A。10.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用NaS处理含Hg2+的废水:Hg2+S2-=HgSB. 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铝条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D. 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

15、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答案】D【解析】用NaS处理含Hg2+的废水,为沉淀法,离子方程式为Hg2+S2-=HgS;A正确;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C正确;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D错误;正确选项D。11.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室温下,同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的pH大B. 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