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5176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历史特供卷一.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人大附中2018届高三历史2月特供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l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A翻译的

2、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2易中天说:“从 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 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 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C墨子韩非孔子孟子 D墨子孔子韩非孟子3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B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是王国问题的延续4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

3、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5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然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 B汉代内外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立军机处6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7宋代官方设店

4、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这一措施A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 B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8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注重精耕细作 B结构同趋合理 C分工日益细化 D技术领先世界9“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5、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10明代苏州府嘉定县种棉多于种稻,征输的漕粮即以售布收入折银征收。这主要缘于当时A种棉技术的进步 B货币作用的增强C赋税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11礼记记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据此可知A小宗不能进行祭祀 B祭祀制度开始形成C王室贵族间关系融洽 D大宗拥有祭祀特权1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东南沿海市场B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C1919年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

6、赛和约上签字D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13“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4下图是发表于1937年9月11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旨在强调A抗战胜利的曙光 B侵略者不得人心C日本民众的反战 D中国战场的贡献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工业化阶段2.5%-3.5%的增长速度。这说明A中国发展

7、国民经济急躁冒进 B欧美国家压缩工业发展规模C冷战制约欧美工业发展速度 D中国原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16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7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A公法与私法分立 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C存在结构性缺陷 D违背人道主义精神18历史

8、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A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19“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这里的“它”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光荣革命的胜利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议会制度的改革20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项水利工程都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 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

9、计划指导21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22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的出现 B社会阶层的分化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现代科技的发展23下图为20世纪末的世界体系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资本主义世

10、界体系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发达国家主宰世界秩序2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C均带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第II卷本卷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颜之推在官学衰落、贵族子弟身亡家破的悲剧中,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一部体系宏大的颜氏家训,给颜氏一族和社会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整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

11、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它的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宋朝出现的5本家训作品都深受颜氏家训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材料二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

12、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指出颜氏家训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氏家训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类为了避免霹雳所造

13、成的损失,遂发明了避雷针,其作用在于用微量的、局部的放电代替一次性的大放电。在探讨阶级社会的社会发展效益与积累能量的方式时,也存在一个“避雷针效应”。它指的是有些社会问题如能通过社会上层的争辩、斗争加以解决,人类为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就低;如果上层中的外壳过于坚硬,能量得不到释放,积累得多就要通过大规模的、社会范围的一次性释放的方式;如果本民族、本国的外壳坚硬如钢铁,无论如何都释放不了能量,那就会招致外力释放的方式。在后两种情况下人类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就会比较大。摘编自胡如雷-个值得研究的史学课题一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发展效益问题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