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5152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什么课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新生学习数学的普遍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view-7013139.htm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

2、几个方面入手。一、 做好起始阶段的引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中新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

3、抓住了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三、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一)培养预习习惯具体方法是预习前出示预习题,预习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预习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预习内容。同时,

4、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预习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预习的习惯。(二)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三)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四)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

5、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