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908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与“那”作者:未知 摘 要:在中学西进过程中,规范使用汉语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指示代词的正确使用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指示代词“这”与“那”在汉语语境中被广泛使用,且含义极为丰富。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丰富内涵与规范使用,并为国外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关键词:这 那 指示指代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2、担当。但是,由于中国文化与汉语的博大精深,在跨文化交流中,依然存在诸多容易导致歧义的文化现象,尤其体现在指示代词“这”与“那”中。在汉语中,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指示或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这”“那”分别代表了在空间和时间上较近的指代和较远的指代,而说话者和指示词语在语境下根据指示距离区分近指和远指的语用区别从而选择相应的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不仅在空间上有指代作用,而且在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和说话者所指代的时间之间也有指代作用。王灿龙1认为:造成指示代词的指代延伸是因为虚化机制,随着语法的演化,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从空间域慢慢地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投射到时间域。所以指示代词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

3、一样,都有近处和远处的指代。一、“这”与“那”的语义作用分析(一)指示作用1.以说话人的空间位置为参照,指代空间和时间的远近例(1):妈妈对小明说:“孩子,快到妈妈这里(儿)来。”妈妈看到孩子要到河边玩耍,说:“孩子快回来,那里(儿)危险,别掉进河里!”例句(1)中“这”“那”的含义表示近指和远指。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到她所在的地方,此地点离妈妈最近,离孩子最远,所以站在妈妈的角度以她的口吻说就用“这里”代指她所在的地方;相反,对于孩子来说,他所在的地方是河边,离他最近,离妈妈最远,在距离上妈妈想叫住在河边玩耍的孩子,就用“那”代指。所以从两个例句可以看出,“这”、“那”的使用是根?说话人所在地和

4、其想指代的地点的距离而确定,但距离的长度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一般是模糊的,要往往通过说话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决定,这也说明“这”、“那”的使用带有很强的主观性。2.以说话的话题为参照,特别突出时间的指代例(2):这次的比赛我们一定要拿下冠军!那次咱俩是在饭馆里碰见的。例句(2)中虽然“这”、“那”所表示指示作用与上文的不同,上文是空间上的指代,“这次”和“那次”表示的是时间跨度上的指代。“这次的比赛我们一定要拿冠军。”字面上的语义表示了一定的期望和决定,但“这次”则说明比赛还未开始,所以“这”在指代时间时有预指的作用,则指示说明还未发生的事件。相同“那”在指示时间时有前指作用,例句“那次咱俩是在饭

5、馆里碰见的”语义是在回忆过去的时间双方在饭馆里碰见的经历,相对于现在的时间点说的事。可以看出,在指示表示时间的事件时,对于“这”“那”的选择有很明显的界限,相对较近的时间就用“这”指代,相对较远的时间就用“那”指代。3.复指前面的事物例(3):茶叶这东西最容易染上别的气味。他那个人谁不知道,是有名的抠门。例句(3)中,“这”、“那”所表示复指前面的事物。一般有“那+量词+名”这一句式。用“这”“那”所指代前面的事物可以看出事物的性质,“茶叶这东西”可以表明“茶叶”的物理属性是东西,“他那个人”可以表明“他”的物理属性是人。在这两句话上,“这”、“那”可以互相替换,但用“这”比用“那”的时候多。

6、杨玉玲2认为:“这”“那”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用“这”的次数明显比“那”多,最后她得出结论:“这”是高可及性指示词语,“那”是低可及性指示词语。4.表示领属性的修饰例(4):屋里这人是我的哥哥。他那本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例句(4)在现代汉语八百词3中解释为:名词前有“这”、“那”又有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这” “那”放在后面。所谓领属性修饰语4,原本是指领属范畴,即客观世界中物与物之间存在的领有和隶属关系。这种客观的领属关系可以为人们所认知 ,反映到语言中 ,就形成了表领属范畴的语法结构。“领有”和“隶属”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谁的什么,我的书,兔子的毛发“屋里这个人是我的

7、哥哥”,哥哥前面有屋子和这,屋里不带“的”,原来可以说成是“屋里”的哥哥,屋里是表示领属性修饰语,所以将这放在后面。同样“他那本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书”前有“他”和“那”,“他”是一个领属性的词,可以说“他的书”,所以将“那”放在后面。5.表示非领属性的修饰例(5):这空酒瓶子堆得满房间都是,也不知道打扫一下。那木头房子有些年份了,显得有点破旧。例句(5)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名词前有“这” “那”又有非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这” “那”放在前面。“这空酒瓶子堆得满地都是,也不知道打扫一下”,“酒瓶子”前有“这”和“空”,而空酒瓶子虽然可以说成“空的酒瓶子”,但是它不属于

8、领属性的词。酒瓶子是空的,这是酒瓶特有的属性之一,它可以是满的,可以是空的,表明了它的状态。同理“那木头房子有些年份了,显得有点破旧”,“房子”是用“木头”做的,这是“房子”的本质属性,它们之间构不成领属关系,所以“木头”对于“房子”来说是个“非领属性修饰词”。因此,“这”“那”放在修饰语的前面。6.表示程度上的指示例(6):心里这一急,原本想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你那一吼,可把那几个孩子吓坏了。例句(6)中,“这” “那”的语义有了些变化,它所指代的不是现实的事件,而所偏向于虚拟的表示程度的指代。一般可用这/那+一+动/形结构表达,要有后续语句。“心里这一急,原本想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表达了

9、心里急躁的状态和程度,而且附带地要在后面追述急躁的具体表现。同样,“你那一吼,可把那几个孩子吓坏了”表达的是吼的程度,但是具体表现要在后文用小孩子的状态说明。在口语中,“这”、“那”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可以替换都表示加强语气。不过在表达语气时对于这那的选择还是遵从于其原本的含义,它们在加强语气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的是空间时间的远近,对于这那的选择也就不同。(二)指代作用1.代替人或事物(作主语)例(1):这是我们厂的李师傅。/这是天安门广场。那是小李,新来的。/那是一种新产品。例句(1)中,“这”,“那”代替较近或远的人和事物,常用作主语。特别注意的是,“这” “那”代替人时,

10、仅限于在“是”字句里作主语。不过,在口语中,“是”可以省略,比如:“这我大哥,刚刚退伍回来。”/“那她的妈妈,年纪看起来大一点。”2. 代替人或事物(作宾语)例(2):你问这做什么?农民们捡那当柴烧。例句(2)中,“这”、“那”的成分由主语变成了宾语,代替前文所指的事物,而且作宾语时一般要有下文。“你问这做什么?”代替了前文说话人所问的事情,此时回答者又问,将问题抛给说话人,期望对问“这”的原因做出一个解释。“你看到那地上的树叶了吗?农民捡那当柴烧”,“那”代替了前文所提到的树叶,以免语义重复。所以笔者认为“这”、“那”在作宾语时有概括性和避免语义重复的作用。3.“这”、“那”+双音方位词表示

11、指代例(3):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咋就没看见呢?那里面都是古代的医书,很珍贵的。例句(3)中,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代替事物,用在双音方位词前。所谓方位词,即表示方位的词分为单音和双音。比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内、中、东、西、南、北、旁、底等,此都是单音节词,双音节只要组词即可构成,比如上面、下面、里面、外面、中部等。用在双音节的词前代替事物可以构成名(这/那)+的+双音节方位词,所以在“这” “那”和双音节次搭配依旧代替事物。那为何“这”、“那”不可以和单音方位词搭配,请看下面两个例句:这里都是些古时候的文物,体现了那时候的社会风貌。/这里面都是些古时候的文物,体现了那时候的

12、社会风貌。很明显第一句的“这”语义上表示近指,而后一句是代替了事物,用法不同。4.表示众多的事物例(4):到了植物园,这也看看,那也看看,一双眼睛都忙不过来了。他这一句,那一句的,说起来没完。例句(4)中,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与“这” “那”对举4,表示众多的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所谓对举,指相对举出,形容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一旦要用到对举,“这”、“那”是必须同时出现在句子里的,可见对举这种手法有黏着性,对举的组成成分不能单独存在。5.指代数量的模糊性(单指多)例(5):这都是一等品。那是我几个表兄弟。例句(5)中,“这”、“那”所指代不只是单个的事物,它的意思等同于“这些,那些”

13、。“这都是一等品”和“那是我的几个表兄弟”两句话中,“都是”,“几个”都表示数量的多,而句子却用了“这”、“那”,可见汉语中对于指代的数量和范围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像英语那么严格。(三)特殊用法1.“这”表示强调例(1):这都几点了,你还不去睡觉!例句(1)中,“这”与“那”的语义产生了区分,从“这”的时间指示来强调现在,使用在口语中,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后面常用“就”、“才”、“都”等。说话者使用“这”加强语气时,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表明说话者想与所表达的事件产生很紧密的联系,从而体现出“这”的语用效果。2.“那”的连接作用例(2):他要是不来给我们当翻译,那我们就另请他人了。例句(2)中:“那

14、”与“这”的语义产生了区分,而且这是“那”最常用的用法之一,引进表示后果的小句,起连接作用,等同于“那么”。二、“这”与“那”的语用分析(一)潜台词(1)这次我们一定要拿冠军!此句话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想要拿到冠军,潜台词是之前我们没有拿到冠军。从“这次”指代时间的预指作用可以反衬出事件之前的相反面。(二)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2)他干起活来这个猛啊,谁都比不上他。他跑的那个快啊,简直像风一样。在表达自己的态度意外,强调作用加深了意愿的表达,使得听话人更能注意谈话内容,从而使谈话更紧密,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不至于干燥无聊。(三)“心理距离”的远近用法(3)这都是一等品。那是我几个表兄弟。物品和说话人

15、的距离较近,所以用“这”;表兄弟和说话人的距离较远,所以用“那”。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说话人并不是总是很客观冷静地表达指代对象,为了使谈话更加紧密,让听话者有切身的感受,说话者从语用方面改变“这”、“那”的使用方式,即往往打破近指代?表示近指,远指代词表示远指的原则,在本来该用远指代词的地方用近指代词。(四)表示惊讶,无语,不解等反应笔者在生活中和别人谈话时,发现有的人在表达惊讶,无语时很喜欢说:“哦!这!”这句话。笔者认为,此句的“这”的语义和“这都几点了,还不去睡觉”这句话的“这”语义相似,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但是,单用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而且语气更为加强。请看下面的例子:(1)表达惊讶: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在打架,此时可以说:“哦!这!”表示惊讶。(语气最强)(2)表达不解:老师在讲一道难题,讲了半天,讲完时老师问学生听没听懂,然而完全没有听懂的我此时就可以说:“哦,这!”来表达不理解。(语气稍强)(3)表示无语:室友在唱歌,明明唱得很难听,然而他自我一番陶醉后,说:“我的歌声有撩到你吗?”此时你想表达无语,就可以说:“哦,这。”(语气最弱)三、结语本文对“这”、“那”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作了浅析。在对外教学中,把握好“这”、“那”的指示距离和指示代词两个方面,是教会留学生基本使用其的重点。针对其他的含义,“这”、“那”的用法常见于口语,因此,在口语练习中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