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85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摘 要:玉米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影响因素,应不断的改善玉米的栽培技术,并加大推广的力度,但是在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种植地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科学的选取,以有效的增加粮食的产量。本文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特点、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改进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策略。 /1/view-13075176.htm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粮食的产量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开展了一些有关提高玉米产量的课题,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

2、在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特点1.玉米栽培技术特点。玉米的栽培技术在玉米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能够为玉米的增产提供重要的基础。通常情况玉米的栽培技术由翻整耕地、选种晒种拌种、播种时间安排、选择种植模式以及施肥等几部分构成。翻土耕地的目的是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能够将玉米生长区域的土壤变得肥沃,利于玉米的养分吸收。同时在进行玉米的选种、拌种、晒种环节,要选择优良的品种,之后将所选择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与光照下晒2、3天,在晒种的过程中,要注意翻动。在拌种的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种衣剂、沼液等辅助材料,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

3、治。种子选择与处理完后就要面临播种,在播种的过程中,要根据播种区域的温度、湿度等,选择有效的播种方式,同时在播种时,要提前准备防寒御署等措施。机械已经成为种植玉米的主要方式,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种植的密度,不可太密或太疏,防止影响玉米的营养吸收。同时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时间、肥量、环境等因素,通常在玉米种植的早期,应该施适当的磷肥,有利于玉米的生长。2.玉米病虫害的显著特点及防治办法。玉米的蚜虫与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两大病虫危害,玉米的蚜虫表面为黑色,不仅繁殖的速度快,也容易聚集,对玉米的植株有很大的威胁,它的治理方式可以采取生物链的方式,用瓢虫等生物进行治理,也可以采取药物

4、治理的方式。玉米螟是一种可以在玉米叶与玉米内部生存的飞虫,破坏玉米的结构,从而使玉米减产。对于此种虫病的治理方式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将植株的中心部位喷洒适量的新硫酸乳剂,阻碍玉米螟的扩散速度。黑粉病、小斑病、纹枯病是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几种常见的病种。其中黑粉病的治病原因为对田间的麦秆与作物的处理不够重视,或者玉米种子被黑粉菌侵染。对于黑粉病的防治,可以选取抗黑粉病的品种,也可以将玉米种与粉锈宁进行搅拌,另外在玉米的种植与收割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环境,降低黑粉病的感染几率。小斑病高发于温度较高的时间,例如:7、8月,在发现小斑病时,要及时施适量的有机肥,并做好通风与排水的措施,另外在玉米种的选

5、择过程中,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如果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感染纹枯病,那么则会严重的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对于此种病的治疗措施,在病发的初期在植株上喷洒适量的药物,例如:井纲霉素、多菌灵等。所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虫害问题,采取适宜的防治方式。二、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壤翻耕深度不够。在玉米翻耕的过程中,要保持翻耕的深度大于12厘米,否则会影响玉米的扎根,使植株吸收不了充足的水分与养分,另外由于玉米的自身体积较大,会使玉米植株上部难以汲取养分。如果在此时有暴风雨来临,那么则会导致植株倒地,影响植株的生长,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玉米栽培方式粗放。玉米不只有着粮食

6、作物的称号,还是一种经济作物。如今玉米的种类与产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如今的玉米种植管理中,管理的模式主要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此种模式的机械化程度有限,采用大水水漫灌的方式,不仅影响了玉米的生产效率,还降低降低了玉米的产量。所以应将玉米的栽培技术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玉米的产量。3.栽培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在如今的种植过程中,种植的方式不够科学,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种植。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无法掌控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期,或在种植的过程中,在疏密度、施肥量等因素操作不当,影响了玉米的营养吸收。同时在选种的过程中,比较盲目,不能够根据当地的温度、气候等

7、进行科学的选种,从而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三、提高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方式1.认真翻耕,打好根基。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的养分与水分,主要是依靠玉米的根部进行输送,所以玉米根系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状况。因此应该为玉米根系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土壤的松散与肥沃程度,在土地翻耕的过程中,要保证翻耕的深度在12厘米以上,为玉米的正常打下夯实的基础。2.正确选种,科学栽培。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土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理环境选择最适合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以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科学管理田地,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

8、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保证玉米高产。3.政府参与,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素养。农民群众是玉米栽培的主体,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教育,做好农业咨询服务工作,定期开展农业知识讲座,深入田地指导农民群众做好玉米栽培前中后期栽培管理工作,保证科学播种、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水平。四、结语虽然目前我国的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而使玉米的产量受到限制。因此提高栽培技术与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栽培技术完善的过程中,?该结合一些先进的技术,使玉米栽培技术可以与时俱进,并加大推广的方式,以增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参考文献:1汪文丽.浅谈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6,33(14):94-94.2韦秋兰,韦淑花,张雪芬,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科技,2016(35).作者简介:王新建(1968-),男,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专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