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4526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案 选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3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

2、制改革的背景、目的;(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2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3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启示。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二)改革

3、具体内容及评价改革领域改革内容改革影响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奴获得了解放;同时农民代价沉重,引发严重暴动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土地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仍保留农奴制的烙印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保证资产阶级在地方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促进发展城市建立城市杜马(三)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3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明治维

4、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1政治:彻底废除旧政治体制(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创办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

5、本主义经济发展。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3)建立近代化海军。(4)扶植军事工业。(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1)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2消极影响(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6、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失。 ) ,戊戌变法(一)历史背景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2)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

7、刊。(二)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4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原因 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5历史影响(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

8、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 ,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实行农奴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矛盾丛生且不断激化。为缓解统治危机,缓和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近代化历程,但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角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与评价提示:(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评价进步性:a.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9、系,促进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局限性:a.不彻底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角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2011山东文综,3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

10、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点拨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则体现一定的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自然有所区别,农民“愁容满面”“怨声”不断,地主则认为农民不再受奴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夺。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

11、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1阅读图片,回答问题。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1)图片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涉及到哪些领域?(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

12、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答案(1)现象:政治的缓慢变革。领域: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3)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

13、和压迫。 ,日本的明治维新从过程上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幕府封建统治,为改革扫除障碍;后一阶段,在天皇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扶植保护下,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求知识于世界”,除旧布新,倡导“文明开化”。 角度1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提示:(1)内因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故改革取得了成功。(2)外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

14、斗争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使明治维新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步伐。角度2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提示:(1)进步性: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

15、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角度 日本和欧洲改革的差异(2011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