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73064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0小题)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 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 A. B. C. D.3. 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

2、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A.鼓励婚姻自由 B. 实行重农抑商C.加强基层控制 D. 促进人口增长4 右图为考古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颂鼎铭文,铭文载:王曰:“颂(人名),命汝官司(管理)成周贾廿家,监司新造贾、命官御。”以下可以用这段铭文作为考古依据的是西周晚期的商业活动主要为官府控制 西周晚期政府注重对商业的管理和经营早期商业多为宫廷贵族服务 西周晚期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B CD5. 据鲁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这反映出当时 A. 大国开始争霸 B.分封制度瓦解 C. 王室势力衰微 D.

3、战国七雄崛起6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 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A. 县制普遍取代封邑 B. 世卿世禄制被废除C.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 区域性的局部统一8.

4、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9. 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意图是A. 打击贵族势力 B. 增强经济力C. 贯彻仁政思想 D. 扩展秦国疆域 10.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 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

5、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右图中A. B. C. D. 11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 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 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 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 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12. 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13.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

6、“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4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 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 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 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 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15.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

7、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集体宰相制度 儒家正统 官僚政治A B C D16. 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这反映了A. 封国制度的实施 B. 廉政管理的细密 C. 察举制度的完善 D. 刺史制度的建立17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A. 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C. 农业受到官府重

8、视 D. 立法过于严苛细密18. 据下列图像可知,当时A. 酿酒业形成规模并作为商品出售 B. 普遍使用稻麦酿酒C. 政府垄断了酿酒业的生产和销售 D. 酿酒工艺十分高超19.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A.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 注重推行道德教化C. 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 统治思想转向有为20. 汉高祖刘邦之后,开始“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惠帝时,废除民间收藏图书的禁令。文帝时,免于秦焚的古籍,多有出现。不少诸侯王身边聚集了一群学者,形成了

9、一些学术中心。诸子学呈现繁荣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 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 B. 百家争鸣局面的重现C. 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 D. 推行积极有为的国策二、非选择题2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

10、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5分)非选择题(两小题共20分)21.(10分)根据材料二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10分)22.依据材料一,概括士人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士人兴起”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10分)-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