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2897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目标解读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并划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4年5月,中共中央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后,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区。二十多年来,从经济特区开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世

2、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指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对外开放体系。宽领域指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 1(2005桂林3月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 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 B设置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2005高考江苏历史卷,16)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3、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2005浙江五校1月模拟)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4(2005南通4月模拟)1984年我国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省有( )A4个 B3个

4、 C2个 D1个5(2005青岛4月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原创)读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据此回答610题。6(原创)图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 B C D7(原创)图中的开放城市或地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8(原创)图中属于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是( )A B C D9(原创)图中属于经济开放区的是( )A B C D10(原创)据上图,概括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的特点是( )A从经济特区开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5、局B.形成了全国性的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对外开放体系C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D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二、材料解析题 11(2005南京2月模拟)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 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

6、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2分)分析这种布局

7、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指哪一地区?(2分)这一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为了“帮助内地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分)综合二级跳一、选择题: 12(2005海淀5月模拟)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掀起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以下关于此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开始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B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C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进入到成与败的关键时期D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3(2005唐山4月模拟)充分发挥和利用外来人才的作

8、用是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下列事件或现象与此相关的是( )秦赢政统一中国19世纪美国经济起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世纪末中国的迅速发展ABCD14(2005广州4月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 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 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15(原创)江泽民同志曾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其含义是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下列各项属于“走出去” 的是( )扩大境外投资规模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

9、,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拓展国际贸易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ABCD16(原创)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17(原创)读下列“历史纵横”,对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B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

10、新增长点和吸收外商投资集中的热点地区C与先前的经济特区的设立与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D在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的作用二、材料解析题 18.(2005南昌3月模拟)(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变迁的四个画面你对材料一展示的中国历史变迁,有何感想?(3分)材料二: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

11、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材料二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进步的原因。(3分) 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发展趋势。(5分) 三、问答题 19(2005高考广东单科卷,30)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8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探究延伸20我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对外贸易的兴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法国学者克谢赫耐在南宋社会生活中写道:“一支庞大的沿海船队维持东南沿海商埠与远达广东之

12、间的交通;海上的大帆船则每年趁着季风往来于中国和南洋群岛、印度、非洲东岸和中东一带;陆上贸易在南北往还要道与长江交汇点上发达了起来,其交易数额之庞大,远远超过当时欧洲主要商业中心的交易量。”根据材料概括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突出表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兴盛的社会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概括1864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有何特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知识坊王佑贵谈春天的故事歌曲的创作“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13、,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那么这首歌当时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他的曲作者王佑贵是这样说的:“这首曲子是我1994年在深圳创作的。这是有感而发的曲子。经过文革,我们这代人都快绝望了;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希望,这希望是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带来的。没有小平同志,我们不可能有今天。邓小平数次来南方视察都是在春天,词作者叶旭全等因此用春天的故事命名。歌词写得很直白,我开始觉得不像词,后来觉得这风格就像小平同志一样平易近人,就接受了。谱

14、曲时我下了一番功夫,但总觉得哪里不对。那天当我睡到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电影、电视表现大人物的场面,都有个鸣锣开道的氛围,何况是一个那么伟大的人物出来?我赶快跑到楼下去把钢琴打开,加上了“春天的故事”虚词段。而且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这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后来果然一唱就响了。” 经济特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区别(1)在管理体制上,前者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后者则是在所在市面上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和具体管辖下的一块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开放区域。(2)在经济结构上,前者是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依托所在城市面上,必要时,也可在区内设立外贸、金融、商业、仓储、运输、生活设施,但这主要是为本区域生产、经营、生活提供服务。(3)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上,前者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