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72088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阳县公路远景规划 第 一 章 概 述2001 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从 2001 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纵观我国各经济发展阶段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交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有先决条件,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意义重大。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服务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

2、活水平,根据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及市交通局、县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编制我县农村公路 10 年发展规划。作为我县今后 10 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五发展计划、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青阳县山区综合开发十五规划、青阳县公路建设十五计划及十五年规划、池州地区县乡公路网规划。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规划区域为目前青阳县所辖的 15 个乡镇的区域,县乡公路的通达范围:东达南陵、泾县;南至黄山、石台;西接贵池;北

3、通铜陵。 规划年限为 2000 年-2010 年。即:十五计划年(2001-2005 年)、十一五计划年(2006-2010 年),规划的基年为 1999 年。 第三节 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一、规划的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原则,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坚持改(扩)建高标准,新建项目高起点。3、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农业、矿产、旅游三在资源开发办交通的指导思想,重点加强与外部出口道路、资源开发道路和旅游道路的建设。逐步提高现有农村公路有技术等级,改善通行条件,在区域内形成

4、有效的公路网络。 4、坚持统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与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5、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管理责任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 、规划的目标公路的建设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蓉城镇、木镇镇、陵阳镇、庙前镇为中心的与各乡镇连接线为主干线,加速县道的断头路、循环线建设以及乡村的出口路、经济路的建设;着重发展旅游通道,配合合铜黄高速和铜九铁路的建设,到 2005 年初步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主干线的公路网络,使区域内的交通四通八达,快捷方便;到 2010 年彻底解决出口路、消灭断头路,形成旅游道路网;到 2010 年要达到县道

5、GBM 化,乡村道路黑色化、等级化;具体指标是 50%的县道达二级公路以上标准,100%的县道达三级公路标准;届时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第四节、主要结论到 2010 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 1100 公里。其中二级公路为 70 公里,三级公路为 80 公里,四级公路为 900 公里。全县的公路网络以 G318、S103、为主骨架,以蓉城镇为中心,木镇镇、陵阳镇、五溪镇、庙前镇为一级结点,以丁桥镇、竹阳乡、乔木乡、酉华乡、新河镇、朱备镇、杨田镇、沙济镇、南阳乡、杜村乡为二级结点组成我县的农村公路网络。我县公路网的建设重点是围绕旅游景点、农业开发、矿产开发建设,以满足

6、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第二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情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长江南岸,地处东经 117400-1180050、北纬300190-300500,东与南陵县、泾县接壤,西与贵池区相连,南与石台县、黄山区毗邻、北与铜陵市交界。全县国土总面积 177.09 万亩(1180.6KM2),其中:林地 100.1 万亩,耕地 26 万亩,水域 9.7 万亩。我县是全省 21 个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县以九华山脉为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起伏明显。西南部为中低山区;中东部为丘陵区,地绶山岭连绵,岗冲高低起伏;北部多为河谷冲积平原、圩区,地势平坦,

7、河川纵横展布。最高海拔(十王峰)1342M,最低海拔 8.4M。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0C,平均降水量 1525.2mm,平均晶照 2106.7h,蒸发量 1334.7mm,无霜期218 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物资源 1200 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 30 种;动物资源 550 余种,属国家保护的 66 种;矿产资源 27 种,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氟石、大理石、硫铁等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白云石、方解石储量超过一亿吨,已远销东南亚地区。全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以山青水秀,人文荟萃,古迹众多,佛教鼎盛而闻名中外。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8、的九华山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座落于境内。人文景观丰富引人。有古遗址 6 处,古墓 3 座,古建筑 53 处,石刻碑碣 130 作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山水洞林,千姿百态,景色绚丽,佳境天成。古今闻名的有九华十景和最具有特色的双溪寺景区内的七步泉、八大名石和石洞群。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全县辖十个镇五个乡,152 个行政村,乡村户数 78247 个,全县 27.6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67 万人,乡村劳动力 17.4 万人。拥有各类学校 197 所,在校学习 3.97 万人。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9.9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14.5亿元,工业总产值 9.9 亿元,农业总产值

9、 4.6 亿元,与 1990 年相比分别增长350%、571.8%、163.8%,年递增 79.6%、88.7%、66.4%。全县工业企业 43 个,主要工业产品有白云石 70 万吨、方解石 10 万吨、硫铁 16 万吨、水泥 5 万吨、茧丝 204 吨、丝织品 170.1 万米、精麻制品 607 吨。我县经济结构主要以矿产、旅游、农业三大资源开开发为主体。南部以南阳为代表的方解石基地,西部以五溪为代表的白云石基地、以杜村为代表的工艺品基地,东部以丁桥、酉华为代表的石灰石基地,北部以农业综合开发水产养殖为龙头,加之各自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因此发展旅游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池州市委、市政府的

10、布署在今后的五至二十年间青阳县是作为全池州市的接待、旅游服务中心来建设和发展。第三节、交通运输发展的概况我县地处皖南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只有公路运输一种方式。我县的主干公路框架有东西走向的 G318 国道 42.2km、南北走向的 S103 省道 64.5km、五九公路 12km 组成,共计 118.7km。并与 417.567km 的县乡道和 491.363km 的村道组成我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 15 个乡镇、152 个行政村基本全部通公路。境内拥有 4 个公用停车场。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县公路通车里程在1990 年至 2000 年 10 年间增长 82.66%,年递增 6.27

11、%,技术等级的提高主要是在县以上的国省道方面。而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公路发展的速度。十年间客运量年递增 4.29%,增幅为 52.24%;货运量年递增 11.29%,增幅为 191.43%;车辆拥有量年均递增 12.39%,增幅为 237.5%(其中:客车年递增 17.25%、增幅为 391.23%,货车年递增 10.55%、增幅为 172.59%)。第四节、公路网现状及评价我县现有通车里程 1027.63km,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折算为 87.04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按人口折算为 37.14 公里/每万人口。目前公路网的雏形主要是以国、省道为主骨架支撑,向周边乡(镇)村幅射延伸,初步形成

12、一个不甚完善的公路网。目前 15 个乡镇已全部实现乡乡通油路,为我县国民经济的前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过去交通运输基础薄弱,为了还账建设速度过快,同时存在建设资金又严重不足。造成等级低、质量差、设施不完善;其次是存在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无路面和等外路里程较大;者受资金严重匮乏的制约和地理环境的形响现有的公路网还存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通行能力低下,同时尚有部分断头路使得通达深度不够。综上所述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尽快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对等外公路的技术改造,强化质量意识和质

13、量管理。第三章、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及发展目标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及公路运输需求分析预测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县将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 向生活富裕阶段迈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基础上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基础上实现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根据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县在发展工业、农业、科技等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将着重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目标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中心集镇、建制镇为重点,形成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各具特色的城镇网络体系。到 2005 年县城人口

14、达到 7 万人左右,并对发展潜力大、辐射功能强的木镇、丁桥、五溪、庙前、杜村、陵阳等集镇进行重点发展,重点镇的人口规模一般要达到 2-4 万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将成为我县的一个支柱产业。围绕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打好九华山和生态经流量两张牌,进一步开发双溪寺、九子岩、天柱仙踪和莲花云海。充分发挥我县在两山一湖旅游经济格局中的独特区位功能,把青阳县城建成旅游城市之一。目前我县公路交通状况基本能满足基本出行需求,但是存在公路网络不完善,迂回率大,等级低下,连通不畅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要以提高公路等级、提高路面技术状况和建设旅游路、经济路为主,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第二节、 农村公

15、路发展规模预测1990 年至 2000 年十年间我县由过去的 562.57 公里增加到 1027.6 公里,从数量上看年递增 6.27%,整体上还是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从公路的结构上看低等级的公路所占比重过大,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总共占了 83.5%,其中等外路就占了 34.5%,而无路面的乡村公路所占比例就更大,占公路里程的 41%。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县的公路发展在我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已明显滞后。首先是公路网络的不尽完善,一是通达深度不够;二是迂回率过大;三是道路层次配置不合理。其次是内连外结不畅,尚存在许多断头路,不能很好的与外部贯通。再者是公路等级低下,利用率低

16、、通行能力差。因此在今后五至二十年间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迅速扭转公路交通滞后状况。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并要有一定的提前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及传统的营运方式将会发生变化,对公路条件要求也更高。我县农村公路发展规模预测:至 2005 年,重点建设县乡公路的断头路连接线、环九华山的旅游专线以及低等级县乡道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县乡公路的网络功能。使县道全部达三级以上公路 技术标准。至 2010 年,在重点建设经济干道和旅游干线的同时全面改造乡村公路,以提高乡村公路的技术等级为主要任务,配套、完善附属设施。届时全县的乡村公路要全部达到等级化。至 2010 年,建成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城为中心、以各主要集镇为结点幅射全辖区的相互连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快速化公路网络。第三节、 农村公路发展目标综合我县县乡公路的现状,为适应社会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