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1705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泰和二中、吉安三中、安福二中高二历史三校联考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请用2B铅笔把所选答案涂黑在答题卡上) 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民为贵,君为轻C.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 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

2、念普遍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3.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4.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5.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

3、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 直接民主 B. 代议制民主 C. 精英政治 D. 贵族政治6.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 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B. 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 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D. 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7.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4、”。这一发明是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9.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B. C

5、. D. 10.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A. 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 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C. 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 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11.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伏尔泰 B.卢梭 C. 孟德斯鸠 D. 达尔文12. 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6、”,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 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C. 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 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13.“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 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14.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

7、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A.量子论 B. 相对论 C. 牛顿力学 D. 太阳中心论15.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A. 李贽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夫之16.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因信称义”“

8、致良知” D.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17.17.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 孟子 老子 苏格拉底A. B. C. D. 1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A. 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C.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2

9、0. 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消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A.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2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 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 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C. 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2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

10、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较为稳定 B政权更迭频繁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23.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24. 有

11、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维护法官的权威 D对后世影响深远25.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C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二、非选择题:

12、(其中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2分,29题15分.共计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入关以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

13、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以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被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